“十方诸佛宝塔”位于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乡的马房寺村的延寿寺,延寿寺始建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为翠峰老和尚七十岁时建造。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翠峰老和尚在寺后建造“十方诸佛宝塔”,为的是解决僧人“灵骨瘗藏无归隐”之忧。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翠峰老和尚圆寂,葬于“普同塔后数丈余”。
清末延寿寺被毁,现在仅存“十方诸佛宝塔”和八统石碑,此地已经辟为“古塔公园”,据说朝阳区准备复建延寿寺。八统石碑分立于塔北三、塔南二、塔南百米外三。
八统石碑分别是:
1、嘉靖二十九(1550年)年俞鸾撰“明故翠峰禅师碑文”碑,塔北西。
2、万历元年(1573年)杨博撰“重修延寿寺碑记”碑,塔北中。
3、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李景撰“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碑,塔北东。
4、万历元年大太监冯保等率众太监功德碑,塔南东。
5、万历元年“宫眷人”捐资功德碑,塔南西。
6、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许成名撰“重修古刹延寿寺记”碑,塔南百米最南。
7、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曾朝节撰“重修延寿寺记”碑,塔南百米东。
8、万历十四(1586年)年徐联芳撰“重修勑赐延寿寺鼎建地藏本尊阁碑记”碑,塔南百米西。
“明故翠峰禅师碑文”碑记载翠峰禅师曾在伏牛山静修,经查找资料翠峰老和尚曾在河南嵩县伏牛山红椿寺禅修,红椿寺也是翠峰老和尚所修建,至今红椿寺遗址尚留有两统石碑记载翠峰和尚和其修建红椿寺之事。其中一统石碑也是徐联芳撰写。
好了,言归正传说“秘密”。
一是建塔人和时间的直接证据。“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碑是在翠峰和尚圆寂十年后所立,也就是建塔十四年后的事情,“碑铭”记载塔为翠峰“乙巳岁季春”所建,即嘉靖乙巳年三月,为此有人撰文推论“乙巳年”当为嘉靖二十四年。尽管是碑文记载,但也只是间接证明古塔建造年代和建造人。其实“十方诸佛宝塔”的塔额上明确镌刻了建塔时间和建塔人的名号,只是难以被人发现罢了。在宝塔“十方诸佛宝塔”塔额的上款镌刻着“大明嘉靖乙巳孟春吉旦”十字,末款镌刻着“临济二十五世荆壁老人建”十一字,在“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碑文也记载“禅师法讳德山,号翠峰,荆壁老人其别号也”,所以塔额上镌刻的首末款直接印证了建塔时间和建塔人,并得知翠峰和尚为“临济宗第二十五世传人”。
二是建塔施工瓦匠留名。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何况建造七级浮图呼?在塔顶层东南向嵌有两石,上面镌刻着施工“瓦作”匠人十人的姓名,时隔四百七十余年,让我们知道了建塔工匠的尊姓大名。他们分别是:杨世龙、刘强、张禹、李升、陈杰、闫钦、张龙、杨宝、刘汉和祁禹。
三是宝塔偈语。很多宝塔建塔时在宝塔塔身门窗两侧刻写“佛说造塔功德经”偈语,“十方诸佛宝塔”也不例外,但是其没有刻写在塔门两侧,而是刻在了镶嵌于最上层塔檐下正西处得石板上。刻写的偈言是: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四是疑是捐资功德人留名。在以上同一层的西北方向也嵌有一石(疑是砖),上面镌刻“嘉靖乙巳年三月,赵大、杨三、陆□、□□、于邛、□柱刚、吴七、黄□、赵□、□□”等十人,但是其字迹镌刻潦草很不规范。
五是砖雕“佛”字。此字在同层的正南向,为一方龛,内嵌一砖上面雕刻一“佛”字,可知当年登塔拿走佛塔里面经书造像应当是该层正北侧的方龛,而不是南侧,现在正北侧方龛内的青砖有破坏的痕迹,后修塔时水泥修补上了。
好了,秘密说完了,只可惜我的600毫米长焦没有带回国,否则这些秘密的照片会更加清晰的。
塔南

塔北

明故翠峰禅师碑文


重修延寿寺碑记


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


太监冯保碑



宫眷人捐资功德碑



塔南百米三统石碑

许成名撰碑,可惜字迹风化严重,好在有拓片留下



曾朝节撰文碑



徐联芳撰文碑

碑额:重修勑赐延寿寺鼎建地藏本尊阁碑记


“十方诸佛宝塔”塔额

上款

尾款

“瓦作”匠人留名

“佛说造塔功德经”偈言

功德人留名

“佛”

顶层北侧当年被砸开的洞,佛像经书等从这里丢失。
附碑文:
明故翠峰禅师碑文
赐进士第兵科都给事中陕右古灵近河俞鸾撰
禅师吴姓,法名德山,翠峰其别号也。关陕西夏人。幼而质朴,长慕禅门,年三十遂弃尘缘出家,礼灵南牛首寺海公和尚为师,守五戒,誓四愿,日积月磨,渐有领悟。未几,而海公西化,师曰:释门法教,海阔无涯,彼岸未登,可遽已乎?因遍游天下名寺,历访高僧,始遍证因缘于古峰,继受传心印于月天,禅门宗旨,颇得顿悟。乃入河南伏牛山励志苦修,日饭麸糠菜根一飡,为法忘躯,越六年而证果有成。师曰:佛者,觉也,己觉而不以觉人,非慈悲也。由是北游神京,相地于崇文门外二里许建寺吉祥,阐扬正法,以振聋瞆。当时闻教而景从者以千数,虽高明之士亦往叩其玄而服其说第。物盈障起,法盛魔生,浮言上闻,天威震赫。众皆为师危之,劝暂潜避。师稳坐蒲团,略无惧色,无妄之灾纵击撞数月而卒亦无事,乃辍讲归伏牛山,大建坛场,广演法教,受度者视昔愈倍,领悟者视昔愈多,时师年已七十矣。一旦,谓众僧曰:归与归与,吾北人也,归化首丘,吾之愿也。遂辞众还京,仍于吉祥东买香火地七余顷建寺,以延寿名额。且演教有堂,参禅有室,养老有斋,普通有塔,比视吉祥、伏牛旧寺地之广狭虽不同,而规制森严则一也。师度□□员甚广,而圆月其尤也,见为长老住持。师度功德主甚广,而内相李昕为首也,建寺之力居多,然寺功甫毕。师生成化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沐浴归化于嘉靖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得寿八十有一。卜葬于普通塔后数丈余。锦衣户侯王君应隆亦夏人也,曾受师度,以事属予,予亦夏人也,宦游适逢其会,因言曰:儒、释异教也,释非儒所言也,然儒道广大如天也,释氏得其一者也,凡理所在,儒亦不容默也。尝观释氏法门大要,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此上乘也。若执有者泥相迷无者落空,皆其下也,况日用而不知者何纷纷耶。师三十出家,日生顿悟,天资发迹与六祖同也。他如淡薄日甘,六根定也。累劫不惧,四大空也。南北阐教,功施□也。释门上乘,予固不敢以深许要。师终身旨归,亦得明心见性,不失六祖相传法门之正宗也。噫,使继之者守师之道,□师之心,自一世递百世绵绵延延,师教岂有穷乎?铭曰:
翠峰之生,黄河之灵。翠峰之名,贺兰其凭。披剃牛山,五蕴皆空。苦修伏牛,百炼真精。否泰□□,宠辱不惊。南北阐教,玉振金声。猗欤翠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欹欤翠峰。磐石斯铭,沧□□□。
嘉靖二十九年岁次庚戌孟夏吉日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