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十一”期间北京明十三陵康陵对外开放了数日,笔者也前去探查,回来后写了博文“明十三陵之康陵”,看官可移步看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09aa0102eghn.html
康陵是明正德皇帝的陵寝,纵观网络介绍,均说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并说其陵寝特点之一就是建造陵寝的砖上铭文很多。为此笔者也对明楼上的砖铭和宝城围墙内部一圈的砖铭进行了拍照,这两天趁着“Aπ克”期间出行受限制,顺便将所拍砖铭进行了归纳整理。由此发现一处疑点,即康陵真是正德十六年,也就是武宗驾崩以后才建的吗?
由于笔者在砖铭上看到有正德年款的砖,最早是正德丁卯年,最晚是正德十年。正德丁卯年是正德二年即1507年,正德十年是1515年,而网上所说康陵是正德16年开建,即1521年,这年也是正德皇帝驾崩之年,但是不知为何在十四年前就开始烧砖筹备?而且还有很多砖是前朝弘治年和成化年的,如果是武宗驾崩后开始筹建陵寝砖铭应当是或者有改元后的嘉靖年款,但是一块都没有发现。所以可能性只有一个:就是武宗生前就开始筹建陵寝了,而不是死后才开始修建。(没查看资料,仅凭砖铭年款判断,难免有误)
笔者拍的康陵砖铭有近150个(可能有个别重复的),初步汇总分析如下:
一、年款:砖铭有明代三朝年款,即成华年、弘治年和正德年的。这其中有的年款没有具体年月,有的年款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有的用数字纪年、有的标有具体月份。
二、产地:陵寝砖的窑口涉及很广,省市有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等等。行政级别涉及到府、州、县、卫等。府有:常州府、松江府、太平府、广平府、苏州府、应天府、扬州府、镇江府和大名府等九府。州有:太沧州、徐州、泰州、亳州、济宁州和濮州等六州。县有:无锡县、武进县、定陶县、当涂县、堂邑县、鸡泽县、句容县、平阴县、江宁县、兴化县、如皋县、六合县、汤阴县、上元县、修武县、青县、华亭县、商汀县、利津县、长垣县、邹平县、兴济县和陵县等二十二个县。卫有:镇海卫、杨洲卫、信阳卫、苏州卫、镇海卫和徐州左卫等六卫。
当然如此多的砖铭不外乎是为了保证砖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可根据砖铭追究监督官员(委官)和窑口工匠的责任。
隆恩殿已毁,只剩台基


两柱牌楼也只剩两柱了

方城明楼内的朱砂碑

碑首:大明

武宗毅皇帝之陵







部分砖铭






这是正德丁卯年的,这样的砖铭不少,只是后面的匠人名字不同







还有反向的砖铭:成化八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