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河北遵化东陵的胜水峪,陵寝坐北朝南,为乾隆生前建造。但是裕陵最南端的“圣德神功碑亭”(俗称大碑楼)却是其子嘉庆遵照乾隆生前谕旨所建造,这是名副其实的“盖棺论定”,逝者的“圣德神功”由后人——其嗣皇帝(嘉庆皇帝)进行评说,嘉庆作为嗣皇帝也不惜言辞,洋洋4500多字对其父皇歌神功、颂圣德,并由乾隆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永瑆书写,用满汉双文分别镌刻于两座石碑立于碑亭内,但是嘉庆建造大碑楼时并未完全遵旨按照明长陵“发券”建造,而是参照康熙景陵大碑楼所建,这也为今人留下一个谜团。
裕陵大碑楼是清东陵三座大碑楼(顺治孝陵的单碑大碑楼、康熙景陵的双碑大碑楼)中唯一保存了原貌并完整的大碑楼。为何如此说呢?因为顺治的孝陵大碑楼光绪年大火烧毁,石碑和碑楼均为光绪年复建;康熙景陵的大碑楼1952年大火烧毁,石碑烧炸,后经粘接修复,汉文碑文仅存三分之一左右,2012年开始复建碑楼。
裕陵大碑楼内的双碑体量巨大,全高8.5米左右(由地平至碑顶),仅鳌座就高1.45米,碑下的水盘由三块儿大条石雕刻组成,边长为6.13米×6.13米,四角水漩涡内没有雕刻鱼龟虾蟹,据说是因为其祖父康熙的大碑楼水盘没有,这也是乾隆建造大碑楼时谕旨提到的“其规模大小不可过于景陵制度”吧。
另外为了使大碑楼不至于太孤单,并衬托出大碑楼的高大,在大碑楼的四角各建了一座华表,华表通高12米,下有须弥座,周边唯有石栏杆。整座华表(包括石栏杆)雕满纹饰,刻有龙纹饰就达九十八条之多,其中有团龙、升龙、游龙和坐龙;栏杆望柱上雕有石狮八个,四角为雌狮,中间为雄狮,不愧为石刻中的精品。
夕阳西下,牧羊人绕过裕陵大碑楼和五孔桥间的案山

实高三十多米的大碑楼和四角的华表




大碑楼内的满汉文双碑:大清裕陵圣德神功碑




华表



守陵人的后代,都是满族小朋友

华表栏杆上的龙纹



须弥座上的龙纹饰

须弥座龙纹饰局部






华表云板

承露盘上的坐龙


栏杆望柱头上的狮子



附一:
康熙景陵大碑楼正在复建

里面双碑可见是碎块儿粘接


附二:
顺治孝陵大碑楼

内位单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