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应该切实融进传统文化的精华
(2010-03-02 13:47:06)
标签:
教育改革传统文化 |
分类: 时事评论 |
国家的教育改革路线图正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笔者以为,在中小学教育中,切实而且足够地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当务之急。
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当前中国很大程度上存在的道德问题,其实是教育的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首先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切教育的最根本出发点,应该在此。而许多年来,在学生人格培养上十分关键的基础教育,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欠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要塑造人格高尚、心胸开阔、有思想、有担当的人,一言以蔽之,“智、仁、勇”兼备的人。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蕴藏着穿越时空的光辉,为何从历史到今天,中国能出现那么多令人崇敬的人物、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文明为何能那么丰富多彩、博大悠远?甚至包括近代伟大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他们之所以能有大仁大智大勇,很大程度上,也是得于中国优秀传统精神的熏陶。当然,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去芜存菁的问题。我们要带给青少年的,是精华。
如果希望我们当代的青少年,多些爱心少些自私,多些高雅少些低俗,多些担当少些娇弱,为什么不让他们切实地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一直也在强调素质教育,而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是让青少年能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现在中小学教育中,有零碎的有关内容。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分量,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积极的影响。
中小学应该开设传授优秀传统精神的专门课程,并以合适的形式,体现在升学考试的选拔中。传统文化课程,更应该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中小学时期贯彻。当前那些只注重知识灌输、压抑青少年身心的课业负担应该减轻,同时用活泼的形式融进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
有关课程的教材,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地选取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是某一家学说所能涵盖。儒释道、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其中都有优秀的积淀。我们可以请深谙中国文化精蕴的人士,为有关课程的教育遴选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崇尚知行合一。优秀传统精神的学习,不仅只是文字,更要让学生融入实践的历练,把学生日常的表现是否符合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作为培养和考察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广大的老师以及父母,首先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如此才能在教学和对孩子的引导中,真正做好孩子身教言教的榜样。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