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说,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袁隆平回答:“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他说,自己每月工资6000多元,加上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收入。前不久他还捐赠10万元作为奖学金。他讲述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高锟,曾经就自己的成就是否会拿诺贝尔奖,如是表示:“我感觉很满足,拿到奖没有拿到奖,完全对我是没有什么意思;我实在不是一个太有趣的人,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来都太过平稳。”
心思长久地沉浸在某项事业中的人,共同的表现一定是淡泊名利的,对于个人的一些享受之类,一定是甘于平淡的。科学家的特点,与思想家、艺术家们类似之处,就是享受畅思、创造和专注的快乐。
这种快乐,比获得金钱、名誉这些表面的快乐,更让人着迷,是更深层次的快乐,是调动了人心灵深层的一些美好素质而带来的快乐。这些美好的素质包括:探究未知的热情、热爱真理、持久的专注……为什么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总是会把名利看得很淡,并且在任何物质上艰苦的情况下,都会享受自己选择的事业,道理就在这里。
真正的大企业家,其实也看淡名利。这对很多人来说,似乎难以理解。实际的确如此。伟大的企业家,只是专注地做事,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他仍然是专注在做事之中的淡泊名利者。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必然成不了伟大的企业家。
越是看淡名利和自身的,越是容易有名利。这是天然的规律。因为专注,所以容易成功。就如同老子说的,外其身而身存。当然对于沉浸在事业当中的当事者来说,有名利与否,都与他不很相干。奖励,对于那么真正追求事业的人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他的激情,不靠外在的驱动。奖励,更多是给迷恋名利的人们提供了凑热闹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