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帖收藏】图文分享 |
人都是透過自己的認定,來看見外在的世界。在沒有察覺自己的看法就是自己認定的呈現之前,人都是透過主觀來看待與處理事情。
在工作的團隊運作之中,要集合大家的智慧、激發共同的參與,就必須面對個人主觀不同的景況。工作團隊的形成,也必然經過初期陌生的客氣,處事主觀意見的爭執,在經過相互了解、累積互信基礎之後,才有可能建立共同的認識、共同的決定,而漸成共同參與的團隊。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個人放空心靈的自我修練之外,還需要有人與人主觀、認定、意見不同的調和過程。面對與處理這調和過程的態度與方法,是引導共同參與與釋放每個人活力的關鍵。
團隊活力能否釋放、或共同參與意願能否激發,最明顯可以觀察的時機,是當團隊面對意見不同、或發生錯誤處理的時候。如果,當時互動的兩個人、或團體,面對不同意見、或錯誤處理的態度不同,就會產生天與地的兩個極端差別。這個景況,就如同以下故事一般,常常在我們的週遭上演。
一個學生在武術競技時落敗,回到休息室之後,他憤憤不平的抱怨裁判如何偏袒對方不公平,場地、設備如何對自己不利,甚至開始情緒化的叫罵對手是怎麼僥倖的獲勝…。激憤的他,使得全體隊員都紛紛走避。
只見教練老師一言不發,在地上畫了一長一短的兩條線,忽然地問他:「如果這條長的線是代表你的對手、短的線是你,你要怎樣把長的線變短?」
學生楞了一下,隨即說:「把它剪短!」
「把它剪短,對手會有甚麼反應?」老師又問道。
「不知道!」學生仍氣憤的回答。
「會不會引起對手的情緒反應與抗拒,而引發衝突?」老師耐心溫和的問道。
學生沉吟道:「有可能!」再而轉為激越的說:「但我不怕他,最好能再打一次,這次一定好好的修理他。」
「會造成衝突的原因是想剪短他的線,而你想把線剪短的目的呢?」
「贏過他!」
「除了剪短之外,還有哪些贏的辦法呢?」
學生低頭沉默不語。
一會兒,老師接著把那條較短的線加長,加長到比原來較長的線還要長。留下在地板的兩條線與沉思的學生,教練老師就走開了。
是的,在工作團體中,面對不同意見、發生錯誤、或產生衝突的當下,我們自己的心靈處於不同的狀態,是會有不同的後果產生。
以對立競爭的心態,來面對事情與其他當事人,就可能如故事中的學生,還沒檢視自己的狀態,卻急著批評與攻擊其他的人,連自己團隊的隊員也紛紛走避,等於是切斷了與各種運作關係之間的連結關係,變成孤獨的一個人。在工作中產生這個狀況,事情不但沒有辦法處理好,反而喪失了讓自己與團隊成長的先機。
重要的是,在我們週遭有沒有人、或者我們自己,可不可以像那位老師一樣,用心的把那位氣憤的選手導向正面思考,讓他面對自己的「短」,為自己加「長」。
導向正面,是讓當事人的能量,從負面傷害引導為正面的貢獻。這樣導向正面的力量,是激發團體活力、邀約共同參與的重要力量,因為它維繫了團體之間的緊密連結,讓每個人都能參與、都能有正面貢獻。
要產生導向正面的態度與作為,先是要把自己的心靈調整,讓它處於同體平等的狀態,而不是處於對立競爭的狀態。有了同體平等的心,面對別人不同的認定與主見,才會發現那是人世間的本然現象,而能夠平心靜氣的傾聽、接受、與回應,積累團體中的共同認識,建立共同決定與共同行動的基礎。
活力、熱情、奉獻,就有機會被點燃了。你的經驗呢?(明日待續)
■
如您對用心經營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用心經營)論壇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