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灵家园古浪黄羊归川 |
分类: 【梦中祁连】黄羊归川 |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一位为香港宣明会工作的Q先生,得知他在甘肃省最贫困的东乡县的一个乡村做公益项目,已经在那里工作了好几年了。有时我也抱怨古浪的生活条件艰苦,可是听他一说,那才是“小巫见大巫”,他所在的地方,没水,没电、没取暖设备,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厕所。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说有国际组织在东乡县开展改建厕所、治疗眼病、建学校、做基础教育、修水窖等项目,但这次才听到一个叫“NGO”这个名词,原来是“NGO”在做这些项目,真是孤陋寡闻啊。
“NGO”是“非政府组织”的所写,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词。“NGO”在中国开展活动的试点是在小范围进行的,通常是按照一个项目的开始至结束为一个周期,历时几个月到几年,要经过政府的严格审查。
政府对“NGO”是小心翼翼的,包括当地受益的百姓也是一样。他们的一些做法被人们看做是“傻子”一样,如今雷锋不在了,可这些“洋人”们干的事情与雷锋也不差上下。人们总认为他们是有所企图的,但项目完成后,他们就默默地走了,完全不求回报,也没给当地留下什么“不安全”因素。于是人们开始对他们关注、好奇,直到变成好朋友。这就是“NGO”。
参与千乡万才,直接或间接地认识了一些应该算是“NGO”的人士,他们通过民间渠道,在默默地做着资助西部的一些事情。他们有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 ...明天我就要去定西拜访一位来自香港的W先生,他要在定西建立一所小学,进行扶贫教育工作。目前正在为审批手续奔波于兰州——定西之间。
有人感叹说我在古浪工作太辛苦了,但是比起那些放弃在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来到西部工作的人们,我们这点辛苦算什么呢?我们还没有离乡离土,对周围的环境还是熟悉的。而他们来到这里,为西部百姓造福,图得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超过了平常人们思维定式的问题,需要从精神层面上去探讨。期望“NGO”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们受益的同时,也需要更多人了解、支持他们,为他们在当地的工作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程序上的简化。
“NGO”是“非政府组织”的所写,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词。“NGO”在中国开展活动的试点是在小范围进行的,通常是按照一个项目的开始至结束为一个周期,历时几个月到几年,要经过政府的严格审查。
政府对“NGO”是小心翼翼的,包括当地受益的百姓也是一样。他们的一些做法被人们看做是“傻子”一样,如今雷锋不在了,可这些“洋人”们干的事情与雷锋也不差上下。人们总认为他们是有所企图的,但项目完成后,他们就默默地走了,完全不求回报,也没给当地留下什么“不安全”因素。于是人们开始对他们关注、好奇,直到变成好朋友。这就是“NGO”。
参与千乡万才,直接或间接地认识了一些应该算是“NGO”的人士,他们通过民间渠道,在默默地做着资助西部的一些事情。他们有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 ...明天我就要去定西拜访一位来自香港的W先生,他要在定西建立一所小学,进行扶贫教育工作。目前正在为审批手续奔波于兰州——定西之间。
有人感叹说我在古浪工作太辛苦了,但是比起那些放弃在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来到西部工作的人们,我们这点辛苦算什么呢?我们还没有离乡离土,对周围的环境还是熟悉的。而他们来到这里,为西部百姓造福,图得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超过了平常人们思维定式的问题,需要从精神层面上去探讨。期望“NGO”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们受益的同时,也需要更多人了解、支持他们,为他们在当地的工作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程序上的简化。
前一篇:转贴雨萍:千层底
后一篇:经商旧事——黑色的“闰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