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吴岩
作家吴岩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975
  • 关注人气:40,4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月12日:台湾学生如何肯定了张之路的科幻电影?

(2008-08-12 20:57:19)
标签:

儿童文学

台东

科幻

张之路

杂谈

分类: 台湾日记

8月12日:台湾学生如何肯定了张之路的科幻电影?

观看张之路的电影《极限幻觉》

 

8月12日:台湾学生如何肯定了张之路的科幻电影?

吴岩、新生国中陈校长、梁院长

 

        感到睡觉很少。每天都充满了各种活动。

        昨晚,10点收到师范学院梁院长电话,到他办公室喝晚茶。梁院长被下属称为“7/11”,工作时段极长。梁院长说,这段时间,的确跟我接触很少,是太忙,课程太多。我则向他表示感谢,并说,到现在为止,我仍然没有机会看到中学的情况。没想到院长立刻说,明天我带你去。“大半数台东的校长都是我的学生。”

        他说得没错。今天中午梁院长如约带我到市中心的新生国民中学访问。会见了陈胜发校长和总务吕主管,还有一位是我行政班的学生。

        台湾的国中,跟我看到的国小,其实跟我们的学校没有太大差别。我录制了一段校长谈当前境况的录像,他对问题的回答,也跟我们的校长基本一致。在校长提高方面,他们除了岗前培训,没有在岗的继续培养。基建正在进行。学校中很让我喜欢的是新楼下的一个低地小广场,平时学生可在这里表演节目,也要小看台。最重要的是,这个小广场能收集雨水,然后进行加工。绿色学校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实现。

        除了建筑上的特殊性之外,我对他们在普通中学设置资优班和启智班也很有兴趣。也就是说,除了随班就读之外,在普通学校,智力障碍的学生也有单独的班级进行教学。在给音乐资优班提供的单独教室中,一位外请的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上辅导课。这样的设施,我们除了比较好的中学,一般的基本没有。但新生国民中学就是台东最好的中学之一。

        现在,有关台湾中小学的面貌,都有了大概的了解。谢谢梁教授!

 

        上午,科幻课程进入最后阶段。学生们一个一个发言。第一个是嘉玲。她的谈论题目,自然是陈正治的儿童科幻。我在她口考时对这个话题知道一些,但这一次,她做了比较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在我眼中,陈的小说,基本上属于“机关布景派”的作品。与叶永烈曾经提出的“小道具”论,很相配合。这类科幻小说特别适合于比较小的孩子。由于他们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作品中不断抛出新的科技发明,能够良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虽然陈正治仅仅做个一个短篇和一个中长篇,但嘉玲还是能够“螺丝壳里做道场”,把这些作品的题材、科技内容、人物、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评论。讲述中,有引用有图片,形象生动。

        第二位是淑芬。她研究了台湾地区的博士硕士论文中的科幻主题。这个题材我也非常有兴趣。从统计上看,台湾的科幻研究进入学位论文,主要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目前总共有约46篇。而且,有增长的趋势。作者来自各种不同的专业,甚至有人研究科幻中的创意。看来,在两岸三地,台湾的科幻研究仍然是领先地位。这一点不容置疑。淑芬还附加了一个所有论文的目录,这对我将来的查找会非常方便。

        第三位是宇清,研究了非学位论文类的台湾科幻理论的资源。她找到向鸿全的一篇综述,发现从83年到06年,《大众科学》、《幼狮文艺》、《中外文学》等刊物总共出版科幻理论专号6个。这些专号中的许多,我都还没见过。因此,收集台湾科幻理论资料的工作,仍然必须加大力度。宇清的文章要到下次上课才给我。希望看到更加详细的内容。

        三位讲演者完成报告之后,还有时间。正好看了张之路根据《非法智慧》改编的电影《极限幻觉》。看完之后,同学们都认为,这是我放映的三部电影中最好的一部。他们还认为,其中的科技方向正确,有实现的可能。紧张感营造也很好,非常适合孩子观看。但也有人认为,在好莱坞大片不断在台湾播放的情况下,该片的科技并不能给孩子带去惊人之感。

        无论如何,这些台湾学生对张之路的创作给予绝对的肯定。我也曾询问过一些出版商,据说在台湾发行的大陆儿童文学中,沈石溪最卖座。其次是曹文轩和张之路。张的所有科幻都被做成繁体字出版,颇受孩子好评。

        不过,在我看来,电影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补救。例如,主人公到底是谁?男女孩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病毒引入是否具有法律限制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孩子观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可能这恰恰是电影的深层价值。以我的观点看,这是张之路电影的典型代表。讨论正义与非正义,暴力与非暴力。让孩子奋起回击成人,这难道不是张之路的典型主题和风格?

 

        下午跟英美文学系的刘老师去星巴克喝咖啡。谈到很多两岸大学中的现象。觉得两岸几乎一模一样。倒反而很投机。这途中,科幻学生蓝新妹老师送来一套叶李华刚刚撰写的《卫斯理回忆录》。可巧,我已经订购了这套书。怎么跟她讲,她还是要给我。她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谢谢蓝老师。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的。

 

        晚上,参加了儿童文学所的送旧晚餐。大家穿上学位服,一个一个走过气球编制的象征性离去的大门。搞笑的搞笑,跟教师拥抱握手的拥抱握手。还象孩子一样跳舞表演。这些学生每个假期都到台东大学进修,共同“生活了”三、四年。依依惜别,许多故事和回忆在PPT中展现出来。

        后来,我也被当成所里一个教师,被引入会场,还让我上去讲话。真的感谢大家,感谢同学们、老师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说希望他们各位将来到北京玩之前,一定告诉我,我会请大家吃饭!(自然,当导游也行!)临离开会场之前,还跟所里的杜教授、张子幛教授、游佩云老师和郭建华老师告别。遗憾的是,严淑女和杨茂秀两位老师不在场。

 

        快离开的时候,真的感觉累了。每天有许多许多事情要做。许多许多人要见。脑子开始变得麻木了。是要休息的时候了。但我还是跟夏林清教授的助手约好,周六在台北再给教师做个报告,讲讲科幻如何用于教学。

 

        好像我的照片又无法上传了。真是要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