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知识管理学校 |
分类: 管理学 |
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与方法(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吴 岩 姚 翔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方法
我们这里提出的学校知识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发展目标,在电脑、网络等设备、技术和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等的帮助下,对学校中各种能加强运作的知识进行捕获、储存、交流、共享、更新和创造的过程。从更高层次上讲,学校知识管理的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增强学校的独特竞争力,使学校能对变化更加警觉和灵敏,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这一管理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等。下面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1.学习知识管理理论,领悟知识管理的本质。在实施知识管理前,校长应该学习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领悟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如前所述,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智慧、传播人的智慧,让智慧和智慧碰撞,产生新的智慧。而所有这些智慧,都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服务质量,让教育教学和管理更加适合于学生。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把每个人都当成一个智慧的载体或隐含的创造者。如何使教师的聪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何使教师的创作灵感惟妙惟肖地流淌出来,如何使教师激情洋溢地投入工作,这些都取决于校长对知识管理方案的支持。因此,校长必须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和艰巨使命,切实地设计和执行学校的知识管理。
2.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激活知识传播的网络。要使知识得到更成功的分享和创新,秘诀在于良好的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和这些设施的顺畅使用。所谓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一方面是指用于知识管理的通讯网络,如电脑网络、有线无线电话网、教室之间的对讲机等。这些设施对知识的流动创造了相应的物质条件,要好好维护利用。另一方面是指更多人际交流场地的设立和改进。如有些学校为了使教师有更多的交流空间,在教研室和年级办公室之外,设置了一系列可供交流的“活动室”。每当有教职工生日、获奖等事件时,大家就会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庆祝。即便是没有类似的由头,不同年级或教研组的教师也会隔一段时间互相邀请小聚或是举办沙龙。把这样的空间一个个建立并利用起来,学校中人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便有了更多非正式地交流、分享经验与智慧的场所。在这些交流中,能产生许多使学校管理或教学过程更加有效的方法。当然,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把这些设施、网络激活。如何鼓励教师使用这些设施,如何激励教师通过这些设施获得知识的交换或创造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校长和教师更多努力了。
3.增加奖励和自身的模范作用。增加激励也会增强学校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一些校长可能已经发现,教师在相互交流、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障碍。这些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他们形成对自己知识的垄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教师担心失去自身优势是共享的第一个障碍。因此,让被分享者能受到奖励和表扬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要是能将知识共享与教师的绩效考评联系起来,激发的力度还会增加。当然,仅仅奖励教师还不够,校长要带头思考,以身作则,率先使自己的暗默知识外在化并能向不同层次的教师学习。在此基础上,校长应该让每位教师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了解的暗默知识,这些知识不单单是个人的财富,更是大家的共同财富。一旦意识到这些,每个人将自己的所有贡献出来,将他人的所有发掘出来,大家就都会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或管理者。
4.创建教师相互交流的“场”,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的转化和创新是在“场”中实现的。“场”不是物理学上的电场、磁场,而是一种实体的或者虚拟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场”可以分为实地的和虚拟的两种。实体的“场”包括办公室、操场、教室、校内外的教职工休闲处、教研室等,虚拟的“场”则包括网上论坛等。“场”的运作,重在人人平等、自由、舒适。因此,努力创建宽松、平等、民主的“场”环境至关重要。办公室、教研室的布置要有利于教师交流思想、分享信息、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室的布置更要自然、民主,要让教室成为师生交换知识、转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管理网络时,也要注意每人的权限平等,言论能受到充分重视与对待,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就随便删除教师发送的帖子。通过“场”的建设,能培养教师间的信任感,孕育知识共享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制定学校的各项制度时,更应注意公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