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佛”真能给人开光吗?

(2010-01-05 01:13:31)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佛教

佛法

佛学

藏传佛教

文化

分类: 回复网友的提问(系列)

多吉师兄:我有四个问题想问。
因果不虚,但为何造化要让世人生下来就懵懵懂懂不知自己以前的因果,每个人要是都能知道前世因果,岂不是很多人都能幡然醒悟吗?
最近在电视上看“刺杀希特勒”节目,忽然联想,若一个人的父母是希特勒或张献忠这类凶徒,不消灭就会有无数人受害,但是消灭又属于弑亲,何去何从?
还是电视上看关于农药的施用。现在地球人口众多,蔬菜粮食不打农药就会大量减产,导致很多人饿死,打农药又会死掉无数菌类和虫子,只要吃饭的人,就会有这些杀业,这如何论处呢。
课堂上一个老师将营销时说的自身案例,说他被引致一个庙里见一个“活佛”,20多人一起觐见,活佛念咒时他用眼角余光观察,发现活佛眼睛在众人身上瞄来瞄去,最后活佛说要给这里最聪明的人开光,就选中他的儿子(小男孩),开光的费用很高,最低也要2800元,他怕不吉利,就给了,送他一部大藏经。然后活佛还叮嘱他等孩子高中了要回来还愿。类似的事情我也经历过,我不知道这样的活佛是真是假,这样的开光和赠送的经书佛像还有其效用吗?

 

回复:

1、并非造化弄人,而是众生在轮回之中,自己不长记性。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很简单直白的讲了众生的愚痴:世间人之弊病,以愚痴为聪明,拿糊涂当明白,生不知从何处来,死不知向哪里去,胡钻六道,改头换面,生死不停,尸骨成山,血泪成河,剧苦无量,转世即忘,记吃忘疼,嗜欲如蝇,以苦为乐,认敌为友,视假为真,举拙为能,愚顽自傲,愈迷愈深,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且不要说记忆前世,就是回想昨天干了什么,很多人都未必能想起来。我们这个身体,无时无刻不在造业,而静虑内省的时间却极少。大多数人在一天当中,甚至都拿不出一秒钟的时间来静虑内省,轮回的船不为我们开,还为谁开?即便很多人业报现前,也不会去反省自己,而永远是向外找原因。幡然醒悟者能有几人?

 

2、佛教中关于五无间业的讲述出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第三〉: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è)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若人于此五无间中,随造一种,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犯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如是之人,已有出家威仪形相,我亦不许加其鞭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后人在讲述五无间业的时候,常常会“精简省略”的说:五无间业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谁要是犯了其中的一项,死后即堕入无间地狱。其实这样的“精简”佛陀的话,反而会让人生出很多误解。

 

故思杀父,故思杀母,故思杀阿罗汉我们很多人会忽略那前面两个重要的字:“故思”,故就是故意,思就是预谋、准备。故意的、有预谋的杀父母和阿罗汉,才算是无间大罪。这就涉及到了发心的问题。用现代法律术语讲,就是“动机”。同样的一个杀人行为,动机不一样,量刑也不一样。

 

在大乘佛教的很多经典中也会讲到:一个行为是否会导致一个业报后果,也要取决于当下的发心。就拿杀人来说,发心不一样,所受业报也完全不一样。如果一个孩子仅仅因为父母不让他玩游戏机而把父母杀掉,这毫无疑问是犯了五逆罪,要下无间地狱受报的。但是倘若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希特勒这样的人,孩子出于制止战争、制止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发心而把父亲杀掉,其功德远甚于这个杀业,因为孩子因此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如果说因果不爽的话,即便孩子受报,那么在地狱也只是一瞬间而已,即会往生善道。我在佛教的一些公案里看到过类似的记载。

 

3、第三个问题,请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d94f40100g61c.html

 

4、我第一次听说“活佛”可以给人开光,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如果用2800元换来“一部大藏经”,倒是蛮合算的。因为一部《大藏经》至少要上万元,不知这对父子是如何将这部《大藏经》背回去的。看来这位“活佛”的区别心还是很强的,不能对来礼拜的人做到一视同仁,还要将来人分为“聪明与不聪明”。不过话说回来,按照常理,也应该是给那群人中最不聪明的人“开光”啊。开光的本意是开启智慧之光,那个孩子都已经很聪明了,还用别人“开光”吗?

 

阿弥陀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