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为“面子”做供养

(2010-01-02 10:30:13)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佛教

佛学

佛法

分类: 文章和随笔

我初到藏地时,看见藏民在寺院做供养的方式,非常惊异。如果一位藏民想供养寺院二十元钱,而他身上只有一张一百元的钞票,他会跟寺院的僧人说明,然后寺院的僧人会找给他八十元。这种现象在藏地极为普遍,却在汉地极为罕见,至少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在汉地的寺院见到一次这样的情形。

 

我们汉地的居士在做供养的时候,有时候是碍于“面子”而去做供养。以这样的心态做完供养,烦恼之心随之升起,而所作供养的功德未见得圆满。不少佛友在与我私下的交流中,讲到因“供养”而起的烦恼,有些佛友甚至因此道心退失。而不明白供养意义的亲友更会因此生出很多误解,认为信佛就是要不断花钱给师父。

 

我认识几位佛友,因为听说“供养三宝”可以为自己累积很大的福德,便以世间名利之心误认为“做供养”是一种“投资”,于是到处借钱做供养,几年下来欠了一屁股债。还有一位佛友,为了做供养,偷偷拿家里的钱,甚至要编谎话骗家里人。这些做法都是不如法的,不为佛教所认同和鼓励。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供养?为什么要做供养?

 

“供养”一词在梵语中的发音是pu^jana^,我最早学会这个词的发音还是求皈依的时候,嘎玛仁波切教给我的。上座部佛教使用的巴利语发音和梵语发音是相同的。供养,在汉传佛教的书籍中又常常写作“供、供施、供给、打供”。在佛陀创建僧伽制度的开始,僧团接受的供养主要有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四种,称为四事供养。有些师兄每次去昌列寺都要给寺里带一些药品,就是缘于此。前年全国共修中心为昌列寺僧团供养和制做僧服,也是属于四事供养。四事供养也称为身份供养,这是居士林护法应作的事情,责无旁贷。

 

随着僧团规模的扩大和佛教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国王、皇帝、封侯和大功德主还供养给僧团房舍和土地,作为僧团教学、传道和修行的场所,同时也成为僧团经济的重要来源。这在古今中外的佛教史上不胜枚举。从吐蕃王朝开始,藏地的寺院都有自己的封地,僧团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封地上的农作物和税收。唐朝时的少林寺,也有皇帝分封的土地,土地每年的租金收入就是寺里的经济来源。著名的佛教圣地九华山,更是因为当地的士绅闵氏父子的慷慨,把整座山供养给了金地藏而成为重要的佛教道场。由此可见,佛教僧团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需要依靠在家两众的供养和护持才能生存,在家众和出家众是相依相存的关系。

 

供僧的传承始于佛陀住世时。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以天眼通看见母亲堕在饿鬼道中,皮骨相连,心痛如绞,立刻施展神通,以钵盛饭,往饷其母,然而饭食皆变成火焰。目犍连为了度脱母亲,乃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佛陀告诉目犍连可在七月十五日僧众结夏安居圆满时,以百味饮食供养僧众,能得无量功德,救度七世父母。由于供僧的功德救母亲脱离饿鬼道的因缘,日后佛弟子依循供养二众,以报父母之恩。

 

还有一种供养叫做心分供养,这种供养是属于纯粹的精神供养,这在本博以前的很多文章中都谈到过。我们所见任何一个美好的东西,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花朵,都可以在心里用来供佛。心分供养中包含不共心供养、无厌足心供养、等分心供养等等。

 

如果将供养物、供养方法与供养对象做一个分类的话,可以分为:

(一)二种供养: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之说,有:

(1)法供养,指善于听闻大乘正法,或广或略。

(2)财供养,指饮食等四事供养。

 

据大日经供养法疏说,有:

(1)理供养,指以证入真实之理为供养。

(2)事供养,指供养香花等。

 

(二)三种供养:

据普贤行愿品疏之说,有:

(1)财供养,指供以世间之财宝、香花等之供养。

(2)法供养,指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

(3)观行供养,指行周遍含融观、事事无碍观等华严观行供养。

 

十地经论卷三说,有:

(1)利养供养,指衣服、卧具等。

(2)恭敬供养,指香花、幡盖等。

(3)行供养,指修行信行、戒行等之供养。

 

(三)三业供养:

《法华文句卷三》之一载,有身、口、意三业供养,即:

(1)身业供养,身至诚礼敬诸佛菩萨。

(2)口业供养,口发言称美诸佛菩萨功德。

(3)意业供养,端心正意,想念诸佛菩萨相好庄严。

 

(四)四种供养:

(1)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之说,有香花、合掌、慈悲、运心等四种供养。

(2)据《理趣释》卷下之说,有菩提心供养、资粮供养、法供养、羯磨供养等四种瑜伽教之供养。

 

(五)四事供养:

(1)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之说,有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等四种供养。

(2)据《无量寿经》卷下之说,有悬缯、燃灯、散花、烧香等四种供养。

(3)据《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三之说,有饮食、衣服、汤药、房舍等四种供养。

 

(六)五种供养:

据《苏悉地羯啰经》卷下之说,有涂香(持戒)、花鬘(布施)、烧香(精进)、饮食(禅定)、燃灯(智慧)等五种供养;另加阏伽(净水,忍辱),即为六种供养。

 

(七)十种供养:

据《法华经》法师品之说,有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十种供养。另据大藏法数之说,将缯盖、幢幡合并为幡盖,而加入合掌,成为十供养。

若据《菩萨地持经》卷七所举之十种,则为:身供养、支提供养、现前供养、不现前供养、自作供养、他作供养、财物供养、胜供养、不染污供养、至处道供养等。
  

此外,佛前之供物称佛供,神前之供物称神供。供养梵天、帝释天、功德欢喜天等,则称供天或天供。供于亡者,称追善供养。专供饿鬼者,称饿鬼供养。庆祝佛像开光者,称开眼供养。供养经者,称开题供养,又称经供养、一切经供养、书写供养,如书写维摩经而供养之,称维摩经供养。叩钟庆祝者,称钟供养。

 

就佛法僧三宝而言,供养佛,称佛供养、供佛;供养法,称法供养、行供养;供养僧,称僧供养、僧供。其中,招请百僧,设斋以供养者,称百僧供养、百僧供;招请千僧,设斋以供养者,称千僧供养,或称千僧斋、千僧供、千僧会,此种供养之功德无量。

 

除以上分类外,还有这样一些概念需要了解:

供养之施主,称供养主。

供养众僧,亦称供众、供赡。

记载供养意义的诵文,称供养文。

为供养求福所造之佛像,称供养佛。

以灯明供养佛像、塔庙,则称供灯。

在书写经典之后,以之供养、宣讲,称为供讲。

 

由上述可见,供养并非仅以金钱供养才叫供养。所以我们在谈到供养的时候,万不可世俗化、庸俗化、金钱化。在做供养的时候,一定要有正确的发心。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在做供养,就觉得自己不拿出一些钱来供养,很不好意思,这种心态千万要不得。

 

有些汉地居士还会好心办坏事,在带朋友去寺院或者见大德的时候,会怂恿或者要求同伴做供养,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做法,容易让刚接触佛教的人产生误解。有些第一次去见上师的网友,我通常会建议他们带一束鲜花做供养。另外,我建议大家,如果去见上师想做供养的时候,最好提前准备一个红包或信封装供养金,而且在做供养的时候,尽量不当着同伴的面,避免给同伴暗示。

 

供养,是我们累积福报资粮的“修行功课”,我有很多师兄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他们会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做供养,这样的供养发心从一开始就比较纯正,功德也会更加圆满。如果暂时做不到这点,那么做供养的时候,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随缘供养,不要攀比和攀缘,要把这个度掌握好。不要为了“面子”让供养这样殊胜的事情不圆满。

 

阿弥陀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