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
中午12点钟离开扎龙湿地,前往呼伦贝尔草原。
一路行来,看见的都是白杨树和庄稼地,偶尔也会看见森林和草场。下午换了个女导游,海拉尔人。
行车6个小时,从黑龙江到了内蒙古。于傍晚7时到达呼伦贝尔市的首府海拉尔区,晚上就住在这里。
转天早晨7点出发,前往我心仪已久的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我早已熟悉,也经常唱关于这个草原的歌,特别是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唱了不下几十遍。
上午我们游览的是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一带。景区组织的小车队带我们前往。我们这辆车的驾驶员姓包,道地的呼伦贝尔市人,蒙古族。这是我第一次在蒙古族的土地上接触到蒙古人。起先,他一声不吭,我还以为他是个不善谈吐的人。后来大概是熟悉起来了,就很健谈。没想到他对本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掌故十分熟悉,说起来如数家珍。
小车一直开到了莫尔格勒河附近的一处观景台,脚下就是弯弯曲曲的河水。从上往下看去,只见不宽的河道犹如一条青色的绸带在绿色的草地上挥舞。莫尔格勒河是蒙古语音译,意思是“弯弯曲曲的河”或“碰头河”。河长不过319公里,却有2000多个弯,因此,被著名作家老舍称为“天下第一曲水”。可惜,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如果有太阳,在这曲水里,就会倒映许多个太阳。
观赏了“天下第一曲水”后,我们在草原上的一处草地用无人机拍摄游草原的视频,取名《呼伦贝尔草原秘境-穿越之旅》,时间3分钟左右,导游说是赠送项目。不管老少,人都是喜欢热闹的。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发起疯来一点也不输年轻人。老夫聊发少年狂,此时此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也疯狂了一把。
在这里,有一群马在附近吃着草。看见草原上的马群,人们又兴奋了起来,追着它们拍照留影。
在哈萨尔游牧部落我们又游览了一个多小时。哈萨尔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为成吉思汗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成吉思汗时代的第二号人物。因功被封在这片草原上,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是他的后人。
之后,乘车前往满洲里。现在正是草原上收割牧草的季节,车行过处,可以看到车窗两边的草地上,圆圆的草捆,有如一只只的牛马撒落在辽阔的草原上。据说,这些草捆约有500多斤重,可以卖250多元。有很多还出口到日本国。
五点多钟,到达中俄边界。在所谓的国门前摄影留念。这国门其实不是门,而是方形的立柱,上标 “国门”二字。这里还设了一个
“中俄边境旅游景区”
,到标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真正中俄边界,还要买票进入。
在中国,是可以赚钱的时候都赚钱。一切向钱看,是老邓的价值取向。此后的中国也都如此了。
晚饭是在玛克斯西餐厅吃的。自费项目。边吃边看中俄蒙三国歌舞表演,节目一点二十分时长。西餐的食物还是蛮丰盛的,有面包、牛排、烤串、烤肠等。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之后,我上台和俄罗斯娘们合了几张影。
从西餐厅出来,在回住宿的地方时,顺路游览了满洲里市的夜景。
早晨起来,又是一个自费项目。乘坐马拉大帐,就是用拖拉机拉着个大帐篷,我称之为草原上的房车。到了草原深处的一个地方,在所谓的牧民家里喝牛奶和奶茶,吃点心,喂小羊羔,穿蒙古族衣裳拍照。我喂了小羊羔,而对穿蒙古族衣裳拍照一点兴趣也没有,就在草原上乱跑。在草原上走着,发现这里的草原在旅游开发上有些过度,没有若尔盖草原保护得好。可能是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
回程坐的是所谓的小火车,用洋油箱桶破成对半,一节一节的连起来,有十几节的样子,架设在小橡皮轮胎上,游客坐在半只洋油箱桶里,车头的动力带着前行。
在额尔古纳市吃过中饭,前往额尔古纳湿地游览。该湿地位于市区西北郊,额尔古纳河东岸,属于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的滩涂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额尔古纳湿地包含有特别大范围的冲积平原,并在此形成了一个三角洲。
我们登上市区的西山,俯瞰脚下色彩斑斓的河谷湿地,清澈的根河在湿地里左弯右转地静静流淌。
知道额尔古纳河的名字,源自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虽然忘了具体的内容,但书名是死死记牢的。从此也知道了,在內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条河流,叫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正源,也是中俄界河。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两天三夜,住在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市,也只是游览了小小的一部分。
在读历史的时候知道,成吉思汗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出生,也不知道在哪里?草原这么大,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东西宽约35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总面积约11.3万平方公里(一亿四千九百万亩)。但是,我可以肯定,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日子里,我踩到过他的足迹。我也曾和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古老民族相遇,感受到这些游牧民族的灿烂文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