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汉语教学 |
我在希望中文学校教三年级的一个班,已经有两个学期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而且还具备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然而,众所周知,海外教中文,上课时间短、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无疑是我们大家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过去的两个学期中,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得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有趣,我尝试了下面的一些方法。现总结于此,以就教于各位。
一 充分发挥听说功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心理语言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早就得出了一条关于语言学习的重要结论:语言习得,听说领先。对于在海外学习中文的低年级同学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这4个方面的能力固然均都重要,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现阶段的学习必须有所侧重。因此,我在具体教学安排上,注意通过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来加强读和写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主要围绕听和说组织教学活动。在教课中,无论是读生字,读课文,还是讲解词义拼音练习题我都尽量发音准确,声音尽量大,使每一句话都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清楚的声音印象。请学生读生字至少重复3次以上,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及精炼课文。这样,学生既可以充分利用听觉来记忆,同时也能练习在公众前说话的能力。
我发现,采用听说领先的教学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我不断给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例如:教“费”字时,我问他们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一些学生回答:“看见的见”,由此可发现他们记忆中的错误,并及时加以纠正。问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听、想、说的过程。问答之间,我和学生们有了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做往往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知识。譬如:学“窝”字时,有学生问:“这是不是蜗牛的蜗?”我答“不是”,然后在黑板上写下“蜗”字,再比较这两个字的结构和意义,于是他们既知道了一个“蜗”字,又区别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和用法。
二 强调基本训练 培养自学能力
有人说,中国的学校注重知识的积累,而美国的学校则强调能力的培养,两者各有千秋。我们在美国教中文,应该对这两种方法加以比较,尽可能扬长避短,力求让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这一有用的工具,就能达到上述的目的。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拼音的拼读规则,就可以自己读生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在课余时间扩展阅读范围,而不会仅限于老师教什么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拼音练习,我把所有的拼音,包括韵母、声母,相应的汉字,以及拼读规则,用毛笔写在很大的纸上,上课时贴在黑板上,教生字时一旦出现拼音问题,就可以马上利用这个拼音归类表来解释分析。我不断地总结归纳并反复强调这些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就能够熟能生巧,不仅具备自我拼读某一类字的能力,而且在读新的生字时也能举一反三。
三 拆字法教生字 力求直观生动
教学生字时,我充分利用汉字由不同偏旁部首构成的特点,常常将生字拆成独体字或偏旁来讲解。这些简单的独体字和偏旁,往往是学生熟悉的,拆开后讲解,可以温故而知新,在复习熟悉词汇的同时,再引入新的生字(合体字),学生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一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一些复杂字的细微部分,从而降低默写生字时的错误率。例如,教“浪”字时,我告诉学生,“三点水”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另一关的“良”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我还将字的不同部分标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再讲解生字的意思,让学生对字的笔画构成和形义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印象。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纠正听写练习和家庭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生字、讲解字词时,我还注意采用简单而生动的方法。例如,在教“茄子”、“雪花”等词时,我还画一些图画,以求直观有趣。对于一些抽象的字词,那些需要用较多的言语来解释的,在用汉语讲解之后,再用英语中的一些相关词语来解释,例如,教“著名”时,我讲成:“有名的人或事,大家都知道的”,在英语中的意思是famous,这时意思简单的英语解释就显得简练、易懂。
以上这些方法,是我这几个学期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
文章引用自:http://www.pep.com.cn/200503/ca667094.htm
文章引用自:http://www.pep.com.cn/200503/ca667094.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