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想发文章,一直发不上去,还挺奇怪,信誓旦旦的告别人说最近博客不好用。昨天五一,去郊区骑马,就在海淀驾校对面,青山绿水,景色宜人,颇有老北京人春天骑驴出西直门到海淀踏青的味道,不过骑的是训练有素的马。那么温柔的大白马,伙伴们都在休息,唯有他一个驮着人,在马场中一会儿小跑,一会儿漫步。有时信马由缰,他就悄没声的想回到伙伴们身边去,然而勒住缰绳,双手轻轻朝左或者右暗示方向,他就也顺从的拐弯了。我这样几年中第二次骑马的生手,居然也能静静的跟他就通过手上的一点点力气交流。动物真是安静迷人啊。他不喜欢咋咋呼呼的骑手,烈日下,一人一马就这么默默的兜着圈子。
在马背上换了个角度想问题,突然间醍醐灌顶。今早起来修改了文中两个字,果然,文章就能发了。有些词,缩写就两个字,曾在历史上造成不堪回首的十年惨痛。如今,就连网络都不愿意回顾它了。
还真是健忘啊!我们!
马场养着很多美丽的狗,大型犬,有的是看家犬,只认一个主人,也有的是温柔的大型伙伴,都在犬舍安静的睡着。在屋里屋外跑来跑去的只有一只小卷毛狗,在门口停下来跟它对视,发现他有一双忧郁的眼睛。他只是默默的跟人对望着,并不像其他的小型犬,急于献媚。回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一只被抛弃的流浪犬,在这里安了家。马场有位很老的老太太喂着他,当外来人关注这小狗的时候,老太太就在一旁欣慰的看着。小狗只待在老太太附近,因为不怎么洗澡,有点脏,所以客人聚会的二楼他是不去的,只会在一楼守护着马场的鞍子和绑腿。
一只曾经的宠物小卷毛狗主动承担着看守的使命。这变化中似乎有着对命运安然和尊严的接受,也有着不肯忘怀的沉重。对于命运,小狗都比我们人有着更好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