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在(sein)”和

(2008-03-22 08:41:34)
标签:

哲学

存在主义

萨特

海德格尔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十二
 存在主义哲学中的
“在(sein)”和“此在(dasein)”
 
“在”的含义
  “在”不是客观世界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而是指人的存在,这种存在只为人具有;物只能“有”,不能“在”。
  “在”不是指一般的人或者人类的存在,而是指具体的个别的人的存在。
  “在”不是指具有形体的某个人的具体存在,而是指孤独的个人同自身的关系,指人的自我感。
  “在”不是指人对自身的理性认识,而是孤独的个人非理性的情绪体验。
“自在”与“自为”
  萨特认为,自在指的是客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其特征有三:
  1、在在;
  2、在是自在的;
  3、在是其所是。
  自在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是荒诞的、虚无的,它纯粹的无条件的存在。
  自为指的是人的意识,人的自我。它纯粹是预谋的和意向的,它是现在所不是的东西,它处在永恒的流动变化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并通过否定与虚无,把“自在”展示为世界。
 
“在”的三种状态
  海德格尔认为,“在”有三种形态:在手头东西,如工具;通过“此在”使用用具而被揭示出来的现存东西的“在”;世界的“在”。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既指自我反思着的理性的客体,又指进行思维的主体;既指人,又指人的本质处境。“此在”是我们接近“在”的窗口。
“在”不等于“在者
  “在”不等于“在者”。在不是类的普遍性,不是一切在者的概括;“在”具有不可定义性,因为它不可能被归纳到更高的种属之下;“在”是一个先验的迷。
何谓“此在”?
  “此在”常常用以指个别事物的具体存在,以区别一般的、抽象的存在;“此在”在外延上专门用以指人,在内涵上它是无确定的,他既指被意识反思着的客体,又指进行反思的主体,既指自我的意向性活动,又指意向所指向的对象;既指人,又指人的本质处境。
“此在”的特征
  “此在”与它自己的“在”性命相关,“此在”在它的“在”中只过问“在”本身,它总是对它的“在”有一种领悟,在追问、领悟“在”的过程中,“此在”通过自己把“在”展开出来,表现出来,因此,“此在”才是我们接近“在’的窗口。
何谓“烦忙”
  海德格尔用“工具”代替“物”的概念,因为物意味着与人对立、独立于人、由人去认识。他把人与工具(即物)打交道叫做“烦忙”,在“烦忙”中,人与工具(物)混沌未分,无所谓主体客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