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宏调侃上海滑稽戏的有用意吗?

(2009-12-31 20:58:34)
标签:

杂谈

笑星黄宏出的什么馊主意?

   今晚饭毕,拿起《新民晚报》翻看,当翻到A21版式,一块图文并茂的文章跃入眼帘。

  笑星黄宏有点奸笑地出主意:“上海滑稽戏应该走向全国”。我觉得有看点,慢慢细读下去。可是看毕文章,觉得黄宏的注意有点让我们上海人不畅。而且带有北方人普通话的话强势,明显刁侃(请注意我用的是“刁”)上海方言文化。和那个曾经在990电台放厥词的那个姓江的腔调如同复印机。黄宏无愧为笑星,他首先大肆表扬上海的滑稽戏一番:

   “上海的滑稽戏集多种喜剧手法于一体,很高级、很有特点,应该多去北方表演,走向全国。”

   多么像一个北方强势文化人给上海人吃“空心汤团”,甜在口头。

   我估计这不是黄宏的故意调侃上海滑稽戏,可是骨子内在的北方语言的优越性和强势却表现的淋漓尽致。说明黄宏说的似乎就是心里话,但觉得作为笑星却掩饰的更加动听一点。

  不管黄宏故意还是无意的表露,现在看来非上海人对上海话的歧视随着普通话推广的曲解让全国人民对上海话都发生了偏差,认为上海人不该说上海话,上海不应该有方言。

  为什么?下面一句话黄宏的表态有点赤裸裸了:

  “上海话加上东北话,为春晚注入了新的能量。如果上海的滑稽戏能淡化一些方言,那北方观众就完全能接受,上海滑稽戏完全应该走向全国。”
看看,他给予了非常明确的定论,上海滑稽戏必须消除上海方言!否则就不可能进入春晚。大家都知道,春晚对上海早已不敢兴趣,因为这是北方人的天下。在春晚上鲜有出现南方的方言基本上都被打压了,不但上海话、粤语、福建闽南语也遭滑铁卢,被涮下来。

   大家知道上海的滑稽戏根植在上海的海派文化上,根植在本地的方言基础上。假如上海的滑稽戏被异化了,淡化了方言,那么还有滑稽戏的生命力吗?走出上海,面向全国的确非常吸引人,但是,如果上海滑稽戏因为要走向全国,而把方言元素全部丢了,那么滑稽戏就被北方人、或者说被黄宏之类大牌明星抽了“上海元素”的脊梁骨!这还算上海的滑稽戏吗?

   上海的滑稽戏已经深入到了上海人的骨髓中,如果上海滑稽团为了“走向全国”,而抽掉上海方言,那么,上海人肯定摇头,并且滑稽戏将走向消亡。变成黄宏的小品和赵本山的“二人转”,即使北方笑的乐开锅,上海人绝对不会迎合,而且会去之,小沈阳在上海的娘娘腔就是一个例证。所以,黄宏在《新民晚报》上的一派胡言只能作为上海人的话柄,周立波一定会说:“挪伊做脱!”

   试问,北方话有这样言简意赅的表达吗,就是勉强表达能够回引起上海笑的前仰后翻?

   我不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发泄对黄宏的表白不满,但是至少想表白这层意思:

   “任何地方曲种是不能随意变更的,当失去了曲种的根植,那么就是媒体,诸如A21 版主的再鼓动也是响应者少有,或许就是娱乐新闻未能说服上海人的根源。”

  但我不明白,最近上海动感101主持人的一句非常上海元素的话被热炒后,再出现黄宏的对上海滑稽戏的信口开河的评述,是否有点别有用意。是否媒体在一些外地人感觉不平衡、不爽了,借助大牌明星再来刁侃一下上海人?

   上海人无话语权上觉得非常郁闷,实在太可怜了。作为自己是上海乡下的本地人,追溯自己的前辈或许就是上5-6代都是上海人,现在连说自己家乡话也被限制了,甚至感到在北方人面前说不出口自己的方言惭愧了,不觉得忿忿不平吗?

  我不应该申辩一下吗?

   上海的《晚报》记者请你悠着点,不要再拿上海滑稽戏刁侃了。在拿上海人的隐痛作为娱乐了,这是一个黑色幽默!

   上海滑稽戏永远不会有黄宏先生的期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