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与演讲(文化快评之三十七)

(2014-08-29 14:44:05)
标签:

写作与演讲

刘醒龙

何言宏

思南会馆

分类: 文化快评

 

这个月上海举行书展,醒龙兄因为新书《蟠虺》应邀来上海与读者见面,按照会展的安排,需要在上海新开的文明地块思南会馆来一场与读者的直接见面会。这个会就由我来召集与主持,另外邀请了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的何言宏院长一起来参与。上海这个思南会馆开张已经很久,据说很受读者欢迎,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举办,中外作家连轴转,赢得不少读者一片欢呼。这个会馆的主办者中有上海作家协会。一个地方作协有这样一个对接社会的窗口,实在也是很好。本来作协就是群众团体,上海作协所在的位置也是上海很优雅的巨鹿路,可是,作协久办,渐成机关,群众基本上不再前往。现在新辟出这么一个所在,也在恢复作协本来的功能,加上作协新领导组织勤力得当,因此,我们需要赶紧点赞才是。

作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每日卷缩在书房内,苦思冥想。醒龙兄是一个勤奋的作家,每天早起早睡,为的就是能积蓄起足够的精力来关注写作,所以,这些年里,他也算是创作颇丰,他的文集单单收入长篇小说就有十部之多,其中《圣天门口》还是三部曲之作,就本数来算,实际是十四本。这么些成绩,不是吹出来的,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比写作更加耗费精力的还有作家对生活的积累与消解。单从这一点来看,醒龙就是个好作家。

作家写作,很多时候都是面对稿纸、现在都是面对电脑,将思绪很好地整理清楚,然后找准感觉去书写。现在好了,把作家请到讲台上,面对着的是读者和记者,等于是打开了也触及了作家另一个不太发达的能力:演讲与口才。

相比较而言,中国作家都不善言辞,这与我们对写作特定的运作方式和习惯有关。外国作家则相反。严歌苓和我说,她在美国每写出一册新书来,就会到社区去演讲,有的时候还到大学去演讲,说是演讲,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念或者叫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个形式很受西方读者的欢迎。我自己也曾亲身在澳大利亚参与过一次作家朗读作品的朗读会,感觉气氛有点神秘,读者如同听故事一般地屏声静气,安静地倾听着作家的朗读。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也曾听过一位英国年轻作家的朗读会。感觉的确不错。可是,这个形式在中国可能有点问题。思南会馆安排醒龙兄去只是演讲,而非朗读。

所谓演讲,其实也就是醒龙、言宏二兄加上我三人在台上摆谈,不拘形式吧,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言宏兄因为是教授的缘故,因此,出口成章。醒龙似乎也是有备而来,只是把腹稿放到口上来讲就是了。比较尴尬的是我了,基本上属于不上台面的人物,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轿子,十分窘迫。

演讲之中,如何能把读者的兴致激发起来,我看这是演讲的一个要点。现在的时代,瞬息万变,读者也是莫衷一是,被各种信息搅得神情疲惫,反而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因此,如何把读者的关注点集中到你的讲话之中这是演讲者的义务所在。另外,演讲结束之前,还一定会有与读者互动的环节,读者提问可能不是很规范,或者不知所云,这些都是可以谅解的。但是,作家的回复就不是可以乱说的。而是需要很好地归置,梳理清楚思路,用精炼的语言来回复,而不是也一样用长篇大论去填空,这个方式很有学问,值得我们今天的作家去学习。

2002年,我自己也曾经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过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的文学与出版》,题目很大,内容很多。也是因为邀请方确定这样的题目,否则我是不愿意这样讲问题的。当时为我做口译的一位悉尼大学的老师说,我在面对听众提问时的回复很简洁,使得她的翻译非常流畅。应该也是她当译者过程中最为顺手的一次。这也算是有点自吹自擂吧,写在这里。我的想法是,希望今后的中国作家,不仅文章写得好,同时也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如果是那样,那么我们的文学影响力就一定会更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