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2009-08-05 20:33:32)
标签:

杂谈

昨天鬼使神差想起来看贡布罗维奇的剧本《伊沃娜,柏甘达的公主》,才知道此日(8月4日)正是他的诞辰105周年。就算冥冥中有缘纪念了他一回吧。这个作家我说不出为何如此喜爱。也许因为他天才,骄傲,苦命,幽默且恶作剧。可惜目前只能看到他的长篇小说《费尔迪杜凯》和这个剧本(台湾唐山出版社,陈奂廷译)。他的长篇小说《横渡大西洋》、《淫书》、《宇宙》,戏剧《婚礼》、《轻歌剧》,像纪德日记一样浩瀚的他的日记,以及短篇小说集,文艺批评集,文艺对话集等等,都没有中文译本。我问高兴老师这是何故?他答:译者难找,销路难保。我说:您就不能呼吁一下这事么?《世界文学》就不能译点他的短篇和剧本么?他悲愤地答道:这些事我早就做过了。你太不关心我了。我们该好好谈谈了。

唉唉,罪过罪过。不过我泱泱大国,财大气粗的出版社多多,难道它们的头头像我一样不读书不看报不留神高兴老师的话么?真是成何体统。

《伊沃娜》的女主人公是个众人皆嫌的丑女,沉默,淡漠,恐惧,浑沌,柔弱,迟钝,没精打采,但是“她拥有一种对所有魔鬼的害怕”。她是宫廷中的国王、王后、王子、达官贵妇们所有弱点的镜子。她是以丑陋而非美丽让人愤怒的,她是人类丑陋和弱点的能指。每个人都从她丑陋而沉默的存在联想到了自己的不堪。但是她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她就是以一种绝对的被动与坚持,保持自己毫无个性但又独一无二、令人不安而又安之若素的存在的。

贡布罗维奇把人类潜意识深处的这种丑陋无力状态命名为“伊沃娜”,如同他把人的“不成熟”状态命名为“费尔迪杜凯”一样,这种精确的捕捉真是神奇至极,鬼斧神功,只能说他是一个魔鬼化身的心理医生。他没有把这种潜意识“翻译”成常人能懂的语言,而是直接运用了“潜意识语言”本身。伊沃娜形象让我想起高中时代的自己。我清楚地记得那种因积重难返的心理封闭和迟钝无知而产生的“对所有魔鬼的害怕”(那时的内心是如此浑沌无力,一切正常和不正常的恶意对我而言皆为“魔鬼”,我的心是一个因畏惧而敏感于“魔鬼”的雷达,并且因为畏惧而时时颤栗),以及不知所措的死一样的沉默和自卑。那时候,所有同学都嫌憎并且习惯我的沉默——这种沉默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冷傲,而是一种由于自认一切意义上的“不配”而产生的噤声失语。有一天,当他们突然听见我挣扎而出的不自然的声音时,全体流露出了惊讶、恐怖和替我无地自容的神情。这神情把我锁进了更卑微、迟钝和没有意义的沉默里。但奇怪的是,在我沉默和自卑的同时,我的确感到了周遭人们——无论同学还是大人们——那种家长里短的世故中,让我不知所措的无意义。我渴望融入这种无意义,但不得其门而入。我自己则是另一种无意义。于是这种无能的沉默里隐含的对他们之“无意义”的映照、这种映照形成的冒犯,的确激怒了我前后桌的女生。

《伊沃娜》让我毫无防备地想起了高中时代。因此我大概是读懂了它——它不是讲述关于专制与自由的故事,而是揭示了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丑陋无力,以及这种丑陋无力与他人之恶产生的化学反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