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物质之美:清代老松石单珠,一珠一世界,人类审美的起端是珠子,乾坤一草堂藏品。
1、教育是一种浸润。
教育是一个空间,是教育者赋予孩子心灵生长的空间,应当是宽广的、温暖的、美丽的。
教育,就是提供给孩子一个这样的空间,这里有教育者的长远目光,也有教育者的无极包容,更有教育者的人文高度,同时还是一个将以上的“三有”具体化,使之成为一个浸润孩子美好心灵的物质环境。
2、专心而已。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匆忙的世界,很难沉下心让身体投入一项简单的劳动,比如串好一串珠子。舞蹈艺术家肖向荣说,现代人的眼神都是飘浮不定的,甚至难以静心地一次性看完十页书。
养成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某一种喜欢或者某一个过程,培育出一个人专注的能力。可以说,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专心与否,内心强大的人,专心而已,无它。
3、嘴巴的品质是耳朵培养出来的。
安静是这个世界最好奢侈的事情,然而,我们自己在希望安静与专注的同时,不小心成为了众生喧哗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耳朵比嘴巴显得高贵得多,善于倾听,方可安静,嘴巴的品质是耳朵培养出来的。
4、弱势思维。
这日在飞机上读闲书,读到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弱者以弱者自居,凭此大哭大叫,希望世界给予他们帮助、宽容甚至成功,如果不给,便开始仇视、撕裂这个世界。你是一个弱者,可是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弱者只是注解,而非用来要挟与索取的道具”。
于此颇有感触,弱者和强者的区别不在于身份,也不在于能否控制这个世界,而在于能否控制自己,其本质区别是思维,养成一种强者的思维习惯,方可自度度人。
5、手不释卷——喜欢这样的一种优雅。
关于读书,不喜欢拿着手机或者电子阅读器把玩的方式,更喜欢手不释卷的状态,因为“手不释卷”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自我觉醒。
马未都说,当电梯出现后,楼梯依然存在。尽管楼梯利用率下降,但你不能否定它的价值。传统书籍在未来会成为文化奢侈品,捧书阅读会比看电脑阅读多一份情趣,多一份感觉,多一份自我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