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物质之美:明代老蜜蜡手钏,宝贵之物,乾坤一草堂藏品。
1、教育的旅程。
在我的行走旅程中,反复吟唱一个旋律,那就是“春来草自青”,其实这句话的隐喻是“无事此静坐”。于生命本然之前,“声嘶力竭”与“理论自信”是可笑的。唯有归于自然平和,埋头于具体细致,方为教育之本真。
疏松土壤,涵养水系,播种耘田,秋日收获。一个人的心田,一所学校的提质增效,一个区域的教育内涵发展,须如农民种地,细致扎实,全心而为,把每一步都做到极致,不知不觉中,花儿就会开放,而喜悦的秋收是顺带的福。
2、教育是一件极好玩的事情。
教育确实存在一个更高的境界,通达而具体,无言而教化天下。
希望我们专家组的同仁能暗暗下功夫,能将道、法、术打通并形成一个教育意具化、文化育人之宏阔路线。只有完成了这一步,加之之前用十年淬炼出来的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才可以说,养成教育就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把教育的“道”融合到物质中去,如盐化入水,无痕但有味有含量,以美为线索(美育),以文化内涵为核心价值(灵魂),引导建立人与物的良好的互赖关系(温度),是养成教育体系中最好玩的事情。
教育具体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几日来谈到到与之有关的几个小话题,顺便记录一下:
一是关于玉器。在国学中,古物为五大类别之一,而古物中,玉又是自成体系而鹤立鸡群的一支,可以说是古物之核心,中国人的八千年之恋,玉之美学、玉之文化,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人的灵魂。
二是关于平台。家庭教育中,许多人会忽略沟通平台的价值。如拥有一张有气埸、大尺寸的独板案是奇妙的。家庭成员在此案上吃饭、读书、写字、开家庭会议……比天天朝奉电视重要得多。
三是关于纸质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习惯,一杯茶,坐在沙发上,或者就像小资的人会在雨天读书,这不是矫情,确实是生活的一种诗意。一样是阅读,它是有封面的,有厚度的,会发黄的,希望纸质阅读永远流传。
3、我心目中的教育家。
有一种教育家,我是选择有意识回避的,包括他的书,他的文字……这种教育家,通常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每天呼吁倡导大家去读书,去爱,去行动,去达成,去奋斗,似乎“教导”是“主”赋予给他的天命。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先知或者救世主,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无限的智慧,百药齐全,只是没有被唤醒而已。所谓的“道”,并非神仙之法,而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体验与生命本身的信息综合,觉悟到道的存在,道为“如来”。
真正的大教育家,是一种存在,无为宁静,静待花开。他(她)从不教导你该达到什么目标或者用什么方法,只是与你心灵感通,在“无言”中赋予你精神的能量,从而引导生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智慧。智慧本来就是教不会的,都是个性化的、偶然发生的,只有反复于己心,方有智慧。


教育物质之美: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初版本石头记(庚辰本),一函线装8册全,当时仅印500部。乾坤一草堂藏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