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新的教育价值。
具有价值属性或者文化传承属性的物质,都是带有能量的。个人的体会是,在美好的物质中培育感情,给内心补充一些营养,这样就能获得一种内心的力量。
我们可以从一棵树、一块石头中获取能量,也可以从一颗古代玉珠、一页古书、一幅书画作品中获取能量,它们都是教育物质,它们对人都有一种深切的关怀,都有美好情感的流露,通过我们的感悟、思考、积累,我们的心灵因而会变得高贵、丰富、自由。
美,终将成为教育的一个现实操作系统,而美只有通过教育物质这个通路,具体而鲜活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我们的五种感知器官也因为美的可观察、可触摸、可感悟,而被调动并激活,人的生命因此变得诗意盎然、丰富宛转。

学校教育物质经典示例:
郑州七十四中理解教育主题铜雕:虚位以待。该校的办学理念是“中的精神”,教育品牌是“理解教育”,该文化中心雕塑将办学理念和教育品牌的价值属性溶解其中,孔子与三位弟子共学论道,并“虚位以待”(空出两个蒲团,便于师生围坐,并与雕塑产生互动,形成对话、沟通,以达成理解以及中和之文化目的)。我们在创作时,同时侧重考虑了互动性、价值属性与文化传承属性,换言之,就是学校搬迁了,或者一百年了,该物质将伴随始终,……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并不需要做很多事情,这里确实有方法论问题,不可贪多,不可做成一种广告设计。
2、心有余力不足,怎么办?
我们经常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为“不能坚持”、“缺乏力量感”、“做事情缺乏激情”等,然后就陷进了无能的囚徒困境之中。按照中医理论来看,“心有余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肾气不足,若做简单迁移,就教育而言,就是“文化底气不足”,倘若“文化底气不足”,人就会没有热血、没有激情,没有理想,甚至疲惫不堪,就很难做到享受教育之美了。
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我找到了一个“强肾”的穴位——读古书。不需用药,只需要时常按摩这个穴位,即可修炼、强大一种“文化肾气”,进而达到一种人生理想状态。
读古书,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睡前读一页,一个字一个字读,不可贪多,嚼出味道来,渐渐地就习惯了规整挺拔的木刻繁体字,以及故纸之温暖与文化之深厚,事实上,这种温暖和深厚很容易渗进人的内心,久而散发出一种稳稳的书卷气,此为这个时代最为稀少的“力量感”。而这个习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乾坤一草堂教育物质之美:疆村丛书,该书是宋代词学之巅峰之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