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堂教育物质之美:辽金时期老南红瓜珠(项链顶珠)
1、原来你也在这里。
教育的境界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兴趣,二是热爱,三是痴迷,每位热爱教育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天看电视,说到张爱玲翻译“我爱你”是“原来你也在这里”,曹雪芹翻译“我爱你”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教者的教育情怀往往也是这种状态,有一天,你会蓦然发现教育的美也是如此:“原来你也在这里”或者“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沃土,关键看你种植什么。
教育情怀是由内心渐渐生成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她的种子和根,往往是丑陋的,但并不影响其长成后,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每个人教师都可以回观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已经种下了那枚种子,否则,做教育就会一辈子处于挣扎的处境。
中国的教育,正处于焦虑与恐慌之中,但吾心光明,因为恰恰会有人在这个时候,穿越时间之窗,达成知与行的大突破,寻出好路来。只是需要耐性、灵性、创造性以及突破之勇气。因为,教育的真谛就在那里,从来就在,从未变更。
如果要我看未来中国十年的教育发展方向,一个“常”字尔,包括常识、常规、常态,教育的自由在于回归一种“常在”,而不是声嘶力竭地要做什么新概念。
2、养成教育的三个原则。
十年前有幸结识了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程学林先生,当时并不完全理解他用一块明代的玉片就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价值极高的首饰。近年来懂了,是价值观的问题,是美的发现与创造问题。这和养成教育是一致的。
当时从程学林大师那里得到的启迪是:一,无用为大用;二,设计的内涵是人生感悟;三是传承文化是所有物质的核心价值。这三个启发如今全部融进了我主张的养成教育实践体系中,物我统一,直抵教育的制高点,此为教育物质理论的“种子”。专门说一句,程大师是名门之后,放弃一切,终成大师。
有朋友说近年来,我对教育物质(古书,古玉、名家字画、木器、雕塑)的研究和实践投入了太多的时间了,会不会走偏了。我只是想通过一种要求具有独特灵魂的教育实验,超越多年来形成的我自己的教育理论瓶颈。学校文化理论体系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抵达。
3、一项永恒的事业:种下读书的种子。
在教育内涵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时时去种下读书的种子,尽管呼吁大家去读书、藏书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但仍然要有人去做。
怎样在人们心中种下读书的种子,一直是我的一个重要课题,从12年前主持《人生中一定要读的几本书》大型课题,到今天创建“乾坤一草堂——中国教育会馆书友会”,引导大家藏传世经典、读好书,再到在全国养成教育示范区推行读书计划,似乎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一种遇见,遇见对的事物(如古书、古玉以及其他教育物质),遇见了意趣相近的人,相互传递温度,终成一个圈子,成为朋友,这也是书友会的一个宗旨。我们只寻找同类项,而无关的人渐渐地会走开,但并不足惜,无过无怨,自然而然。


乾坤一草堂书友会精选传世典藏:稼轩长短句,上海书画社1974年木刻,时为国礼,被誉为建国后最美的100种书之一。
附录:欢迎爱书、读书、藏书之朋友加入乾坤一草堂——中国教育会馆书友会,种植读书种子,推动藏书之功(古书及建国后最有价值的传世珍本)。申请邮箱:caotang0001@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