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给孩子一双最合脚的鞋子

(2013-09-20 09:41:30)
标签:

教育理念

林格

教育价值观

教育

 

转:给孩子一双最合脚的鞋子
                                           教育物质之美:清代和田玉手镯,乾坤一草堂藏品

 

给孩子一双最合脚的鞋

——参加“垦利县养成教育工程”专家报告会有感——

作者:垦利第一小学  张娜

 

并不是所有的报告都会打动人,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让你过目不忘,但聆听了林格教授的“养成教育”报告,却让我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也许是因为自己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缘由吧,如何让学生的养成习惯持续长久得到改变也一直是自己努力探索的一个关键点,所以,能这样近距离的聆听与感受大家的报告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的确如此,林格教授是一个超越了聪明的人,是一个对自己有足够把握的人,更是一个沉静、睿智、博学、智慧的人,一个下午,他不用稿子不用手提,两手空空,却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更有教育智慧的温情传递,所以,我们静心聆听,认真记录,思索也随之开始……

    

    1、做有温度的教育

    林教授在报告中向我们阐述的养成教育的第一个观点“回归”,他通过相关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能量是守衡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尤其是他说的那句“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温度和能量”,想起他讲起的孩子早上上学时挨了家长的训斥,那么内心就是冰凉的,个体大脑所有的感知器官的门就会关上,因此,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这几天看了两个老师的文章,看到了温暖的文字也看到了有温度的教育,自己的内心也就这样被感染着温暖起来……洪梅老师用诗意的童谣引领着一班的孩子,让每一节课中的每个名字、坐姿、声音、表情等在课堂中亮了,我想,亮起来的还有孩子们那颗纯真的心。张艳霞老师《甜甜的九月一日,甜甜的开始》她用一块普通的大白兔奶糖作为与一年级孩子的见面礼,在孩子品尝到感受到这奶糖滋味的时候,有对老师的喜欢,有对上学的热情,有对以后活动的憧憬,这样甜甜的开始,这样暖心的教育,难道不是回归到了学生心灵深处吗?

 

 2、修炼自我,不断完善

听到“修炼”一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得道高僧”,要是没有长久的参悟,他们也不会有如此的高境界吧?林教授告诉我们,教育是教育者的一种状态,是不断修炼自己状态的一种过程,它包括四个途径:读书、感悟、反思、守静。这让我想到了副校长崔燕,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那时的崔燕还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只知道她语文课上的非常好。当学校提出“读书兴校”理念时,她是最积极的一个,于是我们便经常听到“崔燕的文章又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虽然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文章,但对我们这些不喜欢读书、不会写东西、更不喜欢写的人来说简直是“太牛了!”坚持的行走,让她的光芒一泻千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今谈起她更是让人折服,无论是读书反思,还是教育科研;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专业引领;优秀的光芒无人能及,她用读书装扮自己,她用研究丰富自己,她用行动证明自己,对一名教师来说,这不就是最好的修炼吗?

    

     3、顺应天性教育孩子

在《爱弥尔》一书中,卢梭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们要顺应天性的教育孩子”当林格教授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想起了那个故事:唐朝有个姓郭的驼背的人,以种树为职业。他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每一棵都长得高大茂盛,结的果实又好又多。因为他种树好,人们都争着在家里奉养他。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很是羡慕,想效仿他,但是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别人问他种树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只不过顺应树木的本性,让它自由自在地生长罢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树木的根部需要舒展,土要用原来的土,培土要均匀,筑土要紧密。种好了以后,不要再去动它,不要过分地担心它,让它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然生长。别人种树,树根卷曲就换上新土,培土不是太松就是太紧。有的人太溺爱它们了。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甚至抓破树皮来观察它是荣是枯,摇动树干来验察土的松与紧,一天天背离了树木的本性。虽然是爱它,实际上是害了它。所以他们没有我种得好。”

  这个小故事也告诉了我们:悟到才是自己的,无为才能达到无所不为!教育也是如此!

    

     4、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

“不做蜡烛做火柴,不做法官做律师,不做纤夫做牧夫,不做陪同做啦啦队!”这些林格教授对养成教育的精辟观点,曾经那句 “老师您就像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多么的经久不衰啊,可如今,教育方式的改变,让我们更科学更人文的来教育孩子,做火柴擦亮点燃孩子的热情,给孩子有力的助推;帮助学生梳理事情的原委而不是终极审判;给孩子自由的学习成长空间而不是费力拉着用力朝前;给孩子摇旗助威而不是只在一边观看……仔细想来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吗?

    

     5、培根教育,养人养心

 教育的本质是培根,只有触及心灵的教育,找到生命的根系,才可能产生教育。习惯,就是人的生命的根系。

“养树养根”,这是常识,一棵大树,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长,就能扎得多深,从而才枝繁叶茂。“养人养心”,养成教育需要通过好习惯来实现,一个人有了良好的习惯他会一辈子享用不完它的利息,若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会偿还不了它的债务。只有培养了好的习惯,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秩序……看到新的学期,当新的一年级开始新的旅程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都在用心的带领着孩子进行入学课程的教育,课间整队有序入厕,打扫卫生从后向前,卫生工具要方向一致等,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若基础的东西都做不好,又何来文明有序的发展呢?

                  

    6、给孩子一双合脚的鞋

回归、修炼、尊重、依靠、唤醒,五个关键词,却让我们收获不止五点,虽然林教授只做了3个小时的报告,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染心”的教育,他曾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提供给孩子一双合脚的鞋”,多么形象的一句话,当鞋子合脚的时候,我们就感觉不到脚的存在。养成教育也是如此,就像我们学校开展的“每月一事习惯课程”当我们的孩子进门走直线拐直角,当我们的孩子课间慢步轻声,上下楼梯靠右行;当我们的孩子彬彬有礼,见了教师主动打招呼;当我们的孩子与小伙伴和谐相处,文明谦让,当我们的“十素质课程”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越来越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学校养成教育的这双鞋不就是最合脚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