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任是最昂贵的人文资源。
信任是最昂贵的。大凡出了问题的地方,都是因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信任。比如学校教育,最核心的人文资源应当是信任,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师生之间的信任,家校之间的信任。
如何积累信任价值,需要有一个“储蓄”的概念,而不是“投资”的概念。“信任”的储蓄,当培养四个好习惯:一是认真做事;二是诚恳正直;三是信守承诺;四是勇于道歉。不求获得暴利,而是点点滴滴积累,渐渐地,其利息就一辈子受用不尽了。



传世典藏:清康熙《顾注苏诗》(苏东坡诗集),一函12册,精写刻,竹纸。乾坤一草堂藏品。
2、优秀的人都是自学成才的。
皮亚杰说,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可见,发现与重建是自学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换言之,引导学生发现和重建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应当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文化构建,还需要溶化四大具体意义的操作指向:一是概括;没有概括就没有自学,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前提;二是生成;所有知识都是在引导生成中,逐渐发展为学生自己的悟性认识,并进而成为学生自我经验体系;三是评价;从教师的评价逐渐转换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是自学的成功内在机制之一;四是合作,实质的合作,实质的协同机制,需要在同伴的对话、提问、思辨中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究和提炼。
3、到位与不到位。
以生命为基点,转变教师“被动教”为学生“主动学”的新课程改革,其实对于其价值观,校长教师们都心知肚明。
问题在于认知不透彻、不坚决,贪多而做不到位,结果成绩不理想,做着做着就退回去,反复搞,搞反复,劳民伤神。方法论问题值得反思。
4、县中教育内涵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子上著名大学难,非其他原因,而是在农村最好的中学“县一中”教育教学观念落伍,过去死抓、狠抓、单一依靠题目训练的“血汗成功模式”,如今已不再神通。因为,高考导向性要素每年都在潜移默化地多元化、深化…日渐趋于深刻思维、稳定的内心秩序、文化底子、良好习惯等指标,未来高考的希望与出路在于:素质好,不怕考。
笔者伴随广东普宁侨中这五年发展,从薄弱校终成国家级示范高中,心有所得:一所学校一般须经过五年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一种文化高度的。该校内涵发展之关键词是:格局,扎根,积累,质变,李悦双校长因此确立的具体方法是五个:专家引领;文化铸魂;课堂增效;教师成长;阶段突破。
10年以来,在我和我的同事指导的学校内涵发展改革实践中,262所学校发展年历是:2年谋突破,3年一跨越,5年成品牌。过于操之过急将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主张并协助推进的做点和做法是五个:培根,铸魂,提升,突破,体系。
当然,学校内涵改革中,最为要紧的是:不是什么都要做,而是做了的要做到位。所谓“做少”,“做好”,“做到底”。其中,校长领导力的培养很关键,文化领导力和课程领导力,两者至少须有一种“力”是校长自己的拿手功夫,这是一所学校成功的基本规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