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200):打开教育的另外一扇门

(2013-08-08 19:19:21)
标签:

教育

教育理念

林格

教育价值观

    林格小杂感(200):打开教育的另外一扇门

    1、美是教育的灵魂。

    一个人文化的自觉,才是教育的最终实现,然而,这就需要找到一条普适的途径来抵达。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毫无疑问,美,成为了内在觉醒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实践美的教育,近年来,我提出了“教育物质”的概念,其实践的意义在于寻找并实现真正的教育,无言的熏陶,以及潜移默化的自我发现。

    这里还从另外一个角度涉及到何为教育本质的问题。在我看来,教育应当是可以触摸的、可以感知的、可以创造的一种美,而非虚无的道德教化与灌输程序。那么,这种实在的美,必然需要附著于每一件具有价值性、文化传承性、互动性的美好物质之中,每一件教育物质的前世今生构成了滋润人心的文化具象。

    人的生命价值因与教育物质的呼吸与共、把玩对话而得到激扬与深度觉醒。

      

   

       2、无德无以立。

    在养成教育理论实践体系中,做事的核心是“规则”,之所以坚定地把规则意识作为做事情的核心,是因为,在我们国家,“能看到规则中的漏洞并肆意利用这个漏洞”的人往往被大家认为是有智慧的人,他很容易成功而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其实,全世界共同的价值观是:任何的智慧也不能逾越规则,无德之人,其智慧一文不值。

    前几天看到一个经典的教育案例:

    12年前,有一个小伙子刚从清华毕业后,获得了到法国继续深造、半工半读的机会。到了法国后,他发现了当地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选定目的地后按照路段自行买票,入口也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甚至随机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从他的思维方式看来是一个漏洞,凭着清华高材生的聪明,他精确地估算出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概率大约为3%。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以后,他便经常逃票上车,还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一个穷学生,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招牌和优秀的成绩让他信心百倍,他开始迈进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

    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后数日之后,却又婉言相拒。一次次地失败,使他愤怒了。他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最后一次,他冲进了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给一个说法。

    然后结局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还很重视你,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

    “那为什么不收天下英才为公司所用呢?”

    “因为我们查到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共汽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第一周,检察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不熟悉自动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里没零钱。”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样解释,是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之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嘛这么认真?以后改还不行吗?”

    “不,不,先生。此事至少证明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很多工作的进行必须依靠信任进行,因为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的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公交系统。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佣你,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国家,你可能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

    当然,在我们国家也许没有那么牛X的信用记录系统,回到国内,因为有好的教育背景和能力,这位先生也有可能顺利进入国家机关或者央企工作,当然也可能自己创业迅速成功,但在他的内心秩序中,由于自己的“聪明”已经破坏一种良心上的平衡,如果不能做深刻的反思,那么我坚信,无论世俗意义上如何成功,监狱或者地狱必然是他最终的归宿。说句真话,这也是我们身边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即使官至侍郎、尚书甚至大学士最终也折戟沉沙的真正原因。

   

   

    林格小杂感(200):打开教育的另外一扇门
    教育物质之美:女人与一个人一见钟情时,大脑智商会变为零。事实上,每一个人很多时候智商都会暂时归零,比如遇见了美轮美奂的老古董珠子。不知别人是否这样,反正我们这些玩物丧志的人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