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198):文化育人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归宿

(2013-07-28 17:55:40)
标签:

教育价值观

林格

教育

     林格小杂感(198):文化育人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归宿
    教育物质之美:千年一线老药师天珠手串,几近极品。古人佩戴珠子,其实是文化的开始,也是对于当时最高文化形式——巫术的崇拜。如今,这些教育物质,仍然具有很强的文化能量,直抵人心。

         

      1、瓶颈。

     当下中国教育内涵改革的瓶颈已经显露无余,那就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文化底蕴单薄,缺乏稳定的文化性格,也没有养成沉淀的习惯。这,与新时期教育的目标出现了断层和割裂,因为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一代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内心秩序的新人。

    当然,由于文化的缺失,使得课程教学改革、养成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关键问题,往往就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反复改,改反复,最终走向迷茫。

    毫无疑问,破解此瓶颈问题,需要市长、局长真正地思考教育问题,需要我们的教师和校长克服浮躁,走向生命深处,沉淀自我,深度觉醒自我。同时,需着手构建有价值的学校文化体系,因为有了文化的高度,才能整体提升教育的文化性、价值性、有效性。

    林格小杂感(198):文化育人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归宿
    休宁论道——《做有文化的教育》,形式与内容俱佳,较为深刻地阐释了当下教育文化发展之道。从左至右:主持人屈浩(教育管理专家)、雷振海(中国教师报总编辑、中国课改主要推动者之一)、刘永胜(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林格。

    

       2、什么是文化?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文化是有故乡的集体灵魂。

    每一个人都会在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中得以熏陶和同化,它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易经》里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就是文化的实质。从金文角度看教育的“教”,其意义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的人影响,需要通过“文化”来实现。而“文”的核心是“心”(如图),可以理解为用心灵去感知心灵,用心灵去唤醒心灵,这似乎已经启迪了教育的本质。

   

林格小杂感(198):文化育人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归宿

    

    在教育实践中,文化通常表现在具体的非语言的行为、精神状态、制度上,但这些都不够,文化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物质载体的建设与累积,只有这些可以称之为“文化证物”的具体象征,才能渐渐沉淀,并且形成影响人的气氛、气场、气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