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185):再谈教育的目的

(2013-05-01 20:07:23)
标签:

教育

     林格小杂感(185):再谈教育的目的
     《乾坤一草堂——中国教育会馆》教育物质鉴赏:《致青春》怀旧版——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献礼版《青春之歌》,杨沫著,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学经典。
 
    1、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非成为国家机器所需要的工具,也非成为家族引以为豪的谈资或者榜样。也就是说,在新时期,值得警惕的是,教育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表面、虚荣的成才需求,必然走向堕落与庸俗。
    人出生时,是不完整。需要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思维深刻、具备良好习惯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人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发现而促进人格的完成,还意味着还要让孩子在玩耍、游戏中充分拓展思维的空间,增强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使之思想自由、心胸开阔。
    雅斯贝尔斯说,做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我们就变成了“劝学专业户”了。教育的严肃性在于,通过培养把新一代带入人类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过上完整、幸福的精神生活。教师的光荣与成就也在于全身心地去融入每一个生命的生成之中去。
 
    2、人,通过知识得以解放。
    当下所有的成才教育,依靠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以及所谓各种智能的开发,如此,教育的本真就被体制所绑架了,也被中国家长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庸俗理想所左右了。
    诚然,知识是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工具(当然只是“工具”),而非“目的”。人通过获得知识的学习,实现的应当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智慧,而非知识本身。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果能摆脱以知识为根本目的的巨大桎梏,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走向知识、利用知识,从而积极地掌握知识,这应当是“人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的真正内涵。
 
    3、因为人本身不完整,所以需要美。
    美是一切事物的起点。没有美,教育就会变成一种形式。人类在大自然中走来,带着恐惧与不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能通过自己的手的解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但仍然发现太多的未知,自身太多的不完美,所以渴望美、追求美。
    人类的艺术审美正是在人类这样一种自发状态下开始的。我在想的是,人类一切审美活动的开始可能的起点是“圆”,因为渴望自身的圆满,这是产生美感的全部动机。中国文化里,最喜闻乐见的就是“圆”。可是圆的实现,是需要“磨”的。在人类早期的遗址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先民把石头磨成珠子,然后打孔穿成珠串,感觉到了它的圆润,更是感觉到了对自我不完美的弥补,人类的审美意识,就觉醒了,从而开始了人类艺术的历史。在“乾坤一草堂——中国教育会馆”的理论实践体系中,专家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其中一个很有趣的实践板块——“腕上风景”,也就是贴身的或者可以戴在腕上的古老艺术品,一般而言,他们都是经过先人手工磨出来的珠子或者珠串。
     
     

林格小杂感(185):再谈教育的目的

    《乾坤一草堂——中国教育会馆》之教育物质鉴赏:原矿藏地老蜜蜡配饰(通常用于项饰),该配饰经历时代久远,包浆细腻润泽,宛如凝脂,古旧婉约,质地醇厚丰满,内部凝结时间的沉淀之美,等级甚高。蜜蜡在中医理论里一直有“安神定气”的功用,是佛教七宝之一,能消除负面能量,养人养心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