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文化。
我所倡导每个家庭和学校创建“教育物质体系”,其实质是美的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去体验、发现、创造美,并且具体化、体系化,这样的教育,要远比道德和道理高明得多。正如一位未谋面的上海朋友所说,美是一种和谐;美是由五官感知,生性得到愉悦的一种体验;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神奇的魅力,令人见了还想见,得到了会格外珍惜的精神或物质。
将教育的空洞与虚无,转化为具体的物质文化建设,从而使之成为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精神土壤。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高的境界,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教育物质的选择、建设,至少有几条是需要遵循的法则:
一、时间法则。教育物质最有价值的是时间。即凡物皆有岁月痕迹、历史价值,只有在旧的时光里,才能让人产生温暖感。
二、内涵法则。与教育的内涵高度一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选择的教育物质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具有文化内涵的物质,才是值得建设或者拥有、把玩的精神食粮。
三、美学法则。唯美,须是美轮美奂,让人接受一种物我相亲的生活美感;唯真,拒绝伪劣,须是真实、真诚之品,方可归纳;唯精,宁缺毋滥,在同类中也是精品;唯稀,物以稀为贵,因为美学法则的最终会呈现为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虽然是顺带的,但也是必要的。
四、体系法则。自成体系,才能深入研究之,使之成为一个特色或者专题。发挥体系的力量,在体系中的积累和优化,才能成为“气候”。
总而言之,所谓教育物质,就是温暖人心、富有内涵、可以传承的价值实体。而养成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学校或者家庭教育物质体系的生成和构建。
教育物质之美:清乾隆子冈白玉牌,配一颗清代老南红珠子,可以养人五德,几乎还可以激扬生命的价值。
2、精神文化。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学校和家庭中,好的关系大于一切教育。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核心价值观是——信任,可以说,信任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唯有“深刻的信任”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盛开心灵之花:信心、耐心、爱心、开心、包容心、感恩心。
只要信任文化一旦建立,其余的精神文化就会自觉建立并且呈现为生机勃勃。比如:以学生生命为本的教育才能实现。再比如有效科学的以学生自主为核心的课堂文化就能生成。再比如家庭中的教育就会润物细无声,情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比如,行为文化就有了“信任”这个灵魂,从而就可以逐渐养成、沉淀。再比如管理的问题就会变得扁平、有效,最终实现自我管理。等等。
信任文化的建立,需要我们自觉培养五种思维习惯:一是换位的思维习惯。换位是人获得信任的前提。二是授权的思维习惯。相信的实现的就是授权,而不是控制和管理,全面依靠他人的主动。三是积极的思维习惯。凡事积极地看,即使失败,也有可能扭转。四是发展的思维习惯。就是发展地看,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发展。五是反思的思维习惯,省己而达人。

教育物质之美:武昌医馆丛书,线装,木刻,四函20册,是著名的中医验方著作。其中有1000幅木刻植物、药物图片,还可以说是木刻版画的精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