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115):师道如茶

(2012-07-01 10:36:36)
标签:

教育

   1、人是这样被“文化”的。

    有没有文化,与什么学历没有关系。

    一套古籍善本和具有收藏价值的老版书,一块老和田玉,一张老榆木桌子,甚至一个书香家庭……任何一种教育物质,陈列在哪里,其中都隐含了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存在,它在不断提示我们。

    而我们正是这样生活在文化精神中,换言之,我们就是这样被物质所滋养、文化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物化的“潜在”,这样的教育当然要比单一的说教深刻得多。

    林格小杂感(115):师道如茶

林格小杂感(115):师道如茶

林格小杂感(115):师道如茶
    教育物质:1986年台湾联经老版布面精装《金庸全集》36册全,金庸签名本,金庸是近100年来中国文化的高峰之一,该书可以理解为金庸最理想的本子。

    2、师道如茶,品味为引。

    一位老师在博客上签名,这样写道:师道如茶,但求为师一世能够心中有茶香,把人生的七情六欲,功过荣辱,喝得从容纯粹,恬淡平和,快乐而富有诗意。

    从广义上来说,茶也是一种教育物质,茶的道在一个“品”字上,品味教育就是教育根本之道,我倡导建设的教师典藏室,通常也需要略备香茶,在茶香氲绕之间找到自己的心灵安在,即使起初是形式上的,但渐渐就入心入骨了。

    人生可能本质上也是一个品味的过程。

    林格小杂感(115):师道如茶
    教育物质:天然独板茶座(俗称一块玉),直径90厘米,长度250厘米,厚度10厘米。这种树大约需要长600年以上,看似无古意确有养人之精神。

  

   3、工作小结。

    年轻的时候建立了一个梦想:改变中国教育。话虽然是大话,但下了决心,我想,就应当去做到底。

    这些年,我其实就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专家组26位成员的指导或者协助下,经过8年时间在将近1000所中小学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实践、生成、提炼,构建了一个理论实践体系,即: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从实践上看,具体做点涉及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办学理念、课堂、习惯、教师发展(含校本科研)、校园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家庭教育等,其中任何一项都已经建立了理论实践小体系。2012秋基本上可以进入全面推广、运行阶段。

    有三点体会和收获:

    一是打通。理论上不打通,就不可能形成理论内核的张力,而理论上的打通,需要在漫长的实践中边发展、边完善,广泛汲取一线教师和校长的智慧进而抽象并实现超越;

    二是守住。守住教育信念与情怀,守住中国传统文化,守住一线教师的优秀经验,然后再谈改革、开放、创造、发展;

    三是方法论。教育智库的建立,不仅要完成顶层设计,还须将理论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即开发出有效科学的服务产品,从“解答”到“解决”,存在一个鸿沟,因此,方法论的建立和提炼是最要紧的。在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中,萃取方法论比较难一些,应用比较多的是这几个:中心控制论,螺旋式上升论,系统论,协同论,一分为三论,因果论等。在实践中,这些工具可以活化为若干个操作原则,如我主持的:现代教育管理9大法则。

    云云。

  

   林格小杂感(115):师道如茶
   我梦中的桃花源,教育智库的建立,莫过于……生活在别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