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89):温文尔雅是怎样养出来的?

(2012-04-21 21:46:29)
标签:

教育

    林格小杂感(89):温文尔雅是怎样养出来的?
    传世典藏之黄杨木民国名家精刻文房清玩:马上封侯   

 

   1、温文尔雅是怎样养出来的?

    温文尔雅是怎样养成的?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带了一个和田玉手镯,即使你的性子很烈动作很粗糙,因为怕手镯磕碰动作上就有所矜持,由表及里,渐渐影响了内心,性格也变沉稳了,最终习惯成自然。此时你又反过来把自己的精神融进手镯,使玉也有了生命。此乃养成教育之真谛也。

 

   2、物质皆有生命。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融解到一个物质里面,物质也就有了生命,这个你赋予了生命的物质与你就开始了生命之间的呼应、对话,反过来滋养了你的精神。即如对着一盆花微笑,和一只小狗说话,和一匹马凝神相对,佩戴一块玉,把玩一套书,收藏一套家具……他们就有了类似的人性与心灵。

    物质,是人通往自己精神深处的门路,人活着是为了精神的不是为了物质的,但必须经过物质,才能渐进到精神的层面,没有别的选择。当然,主要原因是,任何的物质都是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物质的存在价值和美感,是人创造并用来享受的,如吃下自己精心做的一顿饭,每一片菜叶,然后在它们的营养下笑和生活。

 

    3、德育的可能。

    德育的出路,先从物质上的改变,进而逐步引起精神上的改变,这符合人性之特征,而反之直接要求精神提高,就会变成假大空式的说教大道理,中国几千年来德育的弊病就在此。而选择从物质到精神,由表及里,对美的不断感受,阶梯发展,人往高处走,沿着阶梯走。

    物质可以分为自然物质和人文物质,自然物质是自然造化的,而人文物质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进行了人的精神参与创作出的,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以物质养人,养人则养心,特别值得教育者深思。

 

    4、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灵性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石头是一个很独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物质。

    昨天许昌良校长来喝茶,谈到他的无锡凤翔实验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的品牌基点是“凤”,有一天偶然遇见一块巨石,正像一只腾飞的凤凰,于是就请来了这块带着缘分的巨石,作为学校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所有石头,其实都是几十万年的天地精华,是有灵性的,遇见,是一种缘分,是偶然中的必然。

    我一向强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石头这个元素的深度应用,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中的三个巨石的精心选择,在与何小杰校长的切磋中,确定了赋予三块石头的三个学校精神指向,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基本价值:“正”、“清”、“和”三个大字,并协助何校长对这三个精神指向进行了创造性地阐释,目前“生长”在校门口,成为一道独特的教育风景,吸纳天地精华,养育世代莘莘学子。

    林格小杂感(89):温文尔雅是怎样养出来的?

林格小杂感(89):温文尔雅是怎样养出来的?

林格小杂感(89):温文尔雅是怎样养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