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注:虚空之道。
一、传递能量。
讲课的目的之一。每次讲课因为从不备课从不使用PPT,所以讲完之后我根本不知道我讲了些什么,而受众之所以受益是因为我通过讲课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到他们的内心,相对于传递能量,具体讲什么内容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二、教学相长。
讲课的目的之二。有教师问,我把能量给了学生,谁来补充我的能量呢?有教师替我回答:如果把能量给到了学生,学生一定会把更多的能量“还”给你。真是教育之精髓啊。
三、温度第一。
讲课的目的之三。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因此教育者所讲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承载自己的精神能量,学生就感受不到人的温度、知识的美感和技能的必要,因此,也就不会去自我更新,实际上就远离真正的教育了。
四、虚空之道。
讲课的目的之四。讲课要学会示弱、装傻,学会放下“执著于教”,“无我”的教育者,才能给予受众无限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我在讲课的时候都尝试放下自我,赋予受众以清晰现实的深化性、延展性、创造性,算是讲课10年之心得吧。
五、课堂如斯。
讲课的目的之五。有一个大师在树下讲课,我们经常忘记了树上可能有一只小鸟在听,在笑,在跳,然后飞走了,没有人注意,也不需要人注意。课堂如斯矣。
六、随喜而已。
讲课的目的之六。小和尚问师傅,春天来了我们什么时候种草,师说“随时”,于是小和尚即拿出种籽种于坪上,这时,大风狂作,草籽飞散,于是问师傅,师傅说“随性”,因为留下的才会发芽,飞走的都是瘪的;到了晚上突然暴雨,冲走了仅剩的草籽,问师傅,师言“随缘”吧,过了几日,小和尚发现遗留的一些草籽不经意地生出绿芽来了,喜高师傅,师傅说“随喜”。教育的不执著,和佛陀教育中的随喜之美差不多,这样的课堂才是像呼吸一样自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