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注:风景在高处。
因大量的时间用在一线学校教育内涵改革事务上,对于家庭教育这个培根工作,近几年来可以说有些“荒废”了,或者远离家庭教育了。近期与三个教育局探讨开发区域性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的事情,他们把我的发言记录下来了,我自己备忘一下:
1、定位。
家长培训课程必须是成体系的,至少应当包含道法术三个层面,使每个家长都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之前家长培训都是随机的,不成体系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效果不是很好。
2、计划。
个人的感觉,家长需要系统地学习,至少需要修满40课时,按照每一个周日上午5个课时,需要8个周日上午来完成,否则就是一个肤浅有限的系列讲座了。
3、形式。
第一层面:授课+课堂同修+案例分析会+专家一对一咨询(做到每一个学员都有机会与专家促膝交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特色亲子活动。
第二层面:培优。从学员中选拔出骨干,进行强化训练,培养成家庭教育专家,作为修完课程后跟踪服务专家或者“妈妈帮妈妈俱乐部”负责人,以巩固培训成效。
4、内容。
仅从我曾经做过的讲座题目中抽取,至少应当包括:
1)回归常识:
一是回归教育本质,洞察教育之道;二是回归心灵深处,把握成长规律;三是回归人性常识,提高整体素养;四是回归美的信仰,完善家庭文化;
2)明确理念:
一是了解自己孩子,理清教育逻辑;二是减少多余动作,确立教育原则(法);三是明确重点优势,阶段突破发展;四是父母文化整合,协调统一步骤。
3)掌握技术:
一是养德——培养习惯,家庭行为规范;二是养志——目标管理,加强意志训练;三是养心——培养良好心性,身体心理人格健康;四是养人——优良亲子沟通、父母沟通;五是养效——切实启迪智慧,提高学习成绩。
4)建立实践工具体系:
一是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二是100个家庭教育常见难题;三是100个家庭文化元素分析;等等。
5、组织保障:
除了教育系统、大型企业工会系统、妇联系统作为组织单位以外,还可以建立社区化的家庭文化俱乐部,由课程而引发建立类似美国爱家协会或者“妈妈帮妈妈'等社会公益组织,形成良性互助互动良性循环,必要时,可由我们的专家担任一对一担任会员的私人家庭教育高级顾问。
另外,还需要配套一定的经费。
顺口谈的,不够严谨,仅供各单位参考,如你们下大力整饬家庭教育这片土壤,另行再完善细化,比如这里缺一个重要内容,暂时保密,哈哈。
也建议可与养成教育总部深入沟通一下:01065525669武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