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理想的教育取决于教师理想的境界——听林格教授报

(2011-03-29 11:58:13)
标签:

转载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黄宝霖

2011年3月12日,中国植树节。知名教育家林格教授来到东外校园讲学。

和睿智的林格老师面对面,零距离,这是际遇,更是缘分。

做温暖人心的教育,做培根的教育,做强大人内心力量的教育,恰是三月里的第一缕春风,第一缕阳光。

现代教师三大师德:让每一个孩子感觉你在协助他进步;让每一个孩子感觉你在激发他上进;让每一个孩子感觉你在启发他觉悟。师德就是师魂,为师者能有这般功夫,这就是理想的教育。

理想的教育取决于教师理想的境界,教师的成长决定学生的成长,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对此零散片段感悟,一吐为快。

一、教师理应追求教法的理想境界,实现课堂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以为此乃理想课堂的不二标准。教导孩子但不要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给孩子规范但不要压抑孩子的个性;启发孩子思考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孩子。

这里涉及到教师在课堂怎么教的问题,个人以为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即所谓的“教听”式教学,其本质就是“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弊端与危害甚大,必须坚决改造和杜绝。还有就是老师教,学生答,即所谓的“教答”式教学,其本质就是“满堂问”的应答式教学,课堂看起来蛮有生机,其实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自然就是小和尚念经了,学生主体性根本无从发挥。

这里顺便说一下,很多老师课堂教学不自觉的陷入这两种境地,根子出在对学生的不信任上,这个不信任非常害人,害人表现就是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这门学科和老师了,你说谁愿意和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交往呢?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产生“教问”,“教问”才是怎么教的重中之重。学生之所以学习效率和效益不高,关键在他有很多的疑问得不到解决,就像开车人找不到从甲地到乙地的高速公路入口一样,找入口的时间比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还多。没有问题的学习绝不是高效益的学习。“教问”式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来问,其本质是“满堂思”的启发式教学,它是最贴近学生心灵成长的,体现时代要求的启发式教学。

追求这样的理想课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境界,自觉引领学生质疑善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好问和乐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精练给学生留有问的时间;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面孔使学生想问和敢问;教师要引领学生质疑所谓标准化的答案让学生善问;教师要从学习的各环节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好问和乐问。

此外,追求课堂的理想境界,还需教师在每一天上每一节课之前,扪心“七问”,那就是:1、是否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2、是否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3、教得好更要练得好,你练的怎样?4、课堂教学容量和教学进度,你把握的如何?5、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你处理的怎样?6、善于学习,扬己所长,弃己所短,你做的怎样?7、关于“非教学因素”的问题,你考虑了多少?

我们的老师很勤业、很敬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信赖,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我们必须还要精业,这样才能达到创业的境界,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教师理应追求学生学法的理想境界,实现会学和乐学的完美统一。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我们要相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想做好一件事,真得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找准切入口并为之不懈努力,世界原来是那么的美好。

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学生怎么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助其学的问题。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责无旁贷。只管教而不管学(学法)绝对不是理想的教师。

达尔文对方法的阐述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出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有效方法,引领学生会学和乐学。

高中阶段怎样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这个话题,答案有很多,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但我要说的是,相当多的同学忽视的一个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共性的方法,那就是:学会整理老师批改、归纳或讲评过的各类学习资料,建立迎接各种考试(包括高考)以备复习的高效的“我的文档”学习资料库。

走进教室,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课桌上满是课本、笔记本以及各种学习资料,其中还夹杂着考试卷以及老师下发的各种训练题和讲义等,课桌下面的夹层也同样如此。表面看起来,学生学习内容丰富,整日沉酣与书山文海,其实不然,因为它首先是杂乱而无序,老师上课时要求学生拿出某类学习材料,学生往往会找上很长时间,有的同学找出来的材料破败不堪,更有甚者根本就找不出来,试想这样学习会有什么效果?其次是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我行我素,借眼前书山文海的掩护,自由学而不跟着老师学,更有甚者埋身于书山文海,上课时也小憩一会儿,试想这样学习又会是什么结果?

学习最大的效益来自于课堂。在这里,我要呼吁: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首先要从清理课桌上下开始,要好不留情地大刀阔斧地精简和清理自己的学习材料,除了每天上课用的必不可少的教科书和必备教辅资料外,留下来的就是分门别类、系统整理各学科的“我的文档”。其它不用或很少用的材料放到它应该放到的地方。

怎样建立“我的文档”?“我的文档”又该放哪些材料?这里谈一点个人想法,首先清理学期以来所有重大考试包括单元测试卷、教师下发的系统归纳的讲义材料、教师讲学案(稿)以及教师讲评过的训练题等,按模块、章节或单元归类。其次用统一的文件夹(最好是大一点的文件夹)有序夹好,最后在文件夹封面贴上标识,注明学科、年段、学期、姓名等项目,这样就做好了各学科我的文档。但这只是第一步,为提高学习的高效性,还必须对文件夹中整理的全部学习材料做好批注,如老师讲评时强调的经典题,自己训练或考试时不会做以及做错的题目,这里既包括能力要求高但自己做得很好的训练题,又包括明明自己会做,但由于表达不缜密或不规范无谓失分的题目,最好能用红笔和固定的特殊符号(如五角星、三角形、圆形等)标注。对于一些失误较大的主观性试题,能用小豆腐块纸张订正并写明错误原因粘在该题处那就更好了。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建好的学科文档分为“文档1”和“文档2”等,把最新的,自己最需要的学习或复习的材料不断的整理到“文档1”里以便自己更好的回顾和复习。

看似简单的学习方法,其实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千万不可小视。我觉得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对于每学期老师训练的内容做到每天、每周或每月系统整理,这是学习最好的也是最适用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胜过其它任何秘笈和宝典,因为这里包含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二是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轨迹,既有成功,又有失误,认真总结与反思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三是能增强考前复习的效率,考试就是要不断减少失误,无论大小考试还是最终的高考,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翻阅“我的文档”,会的一带而过,重点看标记的经典题和错题,这样对发现自己错误症结从而明确学习思路实现成绩的突破会起到巨大作用。

当然同样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如错题集、好题集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在错误中反思的能力。理想的教师必须明确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况且整理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老师清清爽爽的教,学生清清爽爽的学,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必将尝到学习的甜头。会学、乐学的完美统一自在情理之中。

三、教师理应追求师生关系的理想境界,实现爱生和亲师的和谐统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它告诉我们,学生先是被教师的精神气质所折服,然后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精神气质呢?温总理说的好,教师要“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宏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归纳起来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宽容心和责任心,唯有此,才能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必须要有一颗伟大的爱心去滋润学生,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的饥饱冷暖,从学习上关心学生的得失成败,从情绪上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真心朋友,才能达到陶行知所说的“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关怀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奠基石。

赏识每一位学生。学生是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育切不可以一个标准,特别不可单以学习成绩要求和评价一个学生。教育的质量在于学生身心愉悦的程度,在于学生生活充实的程度,在于学生每天都有一点成就感。当然教育的质量也在于教师因时因地和因人施教,在于教师教育的爱心和耐心,在于教师发现并赏识学生的长处同时校正学生错误的任性和方向不对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在赏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赏识学生的为人处世、个性特长,不以分数论英雄。

宽容每一位学生。宽容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修养,是一种对成长的期待,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对学生的宽容洋溢着教师人格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有待升华的心灵。在这种宽容的氛围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学业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而是心理成熟、心胸豁达、心地善良富有人格力量的一代新人。

宽容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的不恭,宽容学生的失误,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宽容就是太阳放出的光芒。宽容像一缕阳光,能照亮莘莘学子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宽容是一丝春雨,能滋润学生龟裂的心田;宽容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学生对明天的向往。而教师应该做宽容的使者。教师的宽容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宽容而不纵容。宽容有格,严格有度。

关爱、赏识和宽容之心能让学生亲近你,不仅课堂是这样,课外更是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的美好舞台。比如,在课外与学生“狭路相逢”,大可不必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等着学生主动来招呼,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生性腼腆,不善于交往,尤其不善于与师长打交道,这时候,我们可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微笑着与之点头示意。如果能叫出学生的名字并适时恰当的鼓励几句,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次两次后,学生就会知道我们是和善的,是重视他(她)的,就不会躲避我们,这就为我们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提高教学效益做了很好铺垫。再如,每次阶段考试后,对考得不好的学生,学科老师在课外适时与之进行坦诚真挚的交流尤为重要。批评甚至呵斥无济于事,唯有耐心讲解答疑,谈思想,谈方法,谈能够实现的目标,谈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自然会心存感激。老师无限的热情和希望一定会化作学生努力学习的无穷动力。当然,老师如此走进学生,切忌偶尔为之,持之以恒方能春风化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在这种发自内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老师视学生为亲人,悉心关心呵护,对学生的表现或耐心引导点拨,或表扬鼓励,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敢说这样的老师,他(她)的教学不但是有效的,而且一定会是高效的。

身教胜于言教。要赢得学生的崇拜,架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更要在专业能力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上下功夫。一个专业知识渊博且深谙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老师,一个要求学生做到的规范,他先做到,学生做到了规范,他会做得更好的老师,一定会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言教需要身教的支撑,老师的素质和形象在学生面前有强大的感染力,要赢得学生的崇拜,还要求老师具有民主平等思想,老师不是神明,在教学和管理上因为种种原因有时也会犯错误,这时老师应该勇于向自己的学生承认错误,除了讲明情况外,还要大胆承担责任,主动做自我批评。这样做丝毫不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相反学生会更加尊重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无形中也受到最好的洗礼。

教无定法,但教育有法,教有常规。“常规加过程再加上细节等于成功!”这是所有成功学校认知的普普通通却又实实在在的道理。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不是红蜡烛而是艺术家,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我们以理想的境界追寻理想的教育,共同书写教育至真、至善和至美的神话,让教育真正温暖人心!

 

2011.3于东外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