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蒙古王府本是《红楼梦》的稿本?

标签:
转载 |
分类: 写稿投稿资料汇聚 |
红楼梦方言活在我们家乡(9)
程伟元和高鹗在1791年和1792年活字出版了两版120回《红楼梦》。这以后社会上流行的基本上是程高版《红楼梦》的各种翻版。一百二十年后(1911年到1912年),有正书局的狄葆贤出版了一个新的版本,80回《石头记》。后来陆续发现了几种手抄本,都是80回的。直到1959年,才发现了第一部120回手抄本,红楼梦稿本,又称杨藏本。紧接着1960年又发现了另一部120回手抄本,题名《石头记》的蒙古王府本,简称蒙府本。这两部120回手抄本的发现,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尤其是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书问题,提供了很多极为珍贵的材料。但是不知道出于疏忽、偏见、还是别有用心,只对蒙府本的前80回作了某些研究,而对其后40回,因为某权威红学家的一句话“八十回后的全书文(即高续四十回伪书),也都是白纸劣字补抄拼配的”,差一点被扔到破纸篓里去,更不用说作什么认真的研究了。
我们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蒙府本后四十回为我们保留了很多方言字“呷”。说明后四十回中至少一部分要早于程甲本,更接近原稿的真实面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蒙府本的真正珍贵之处。初步的考察表明,蒙府本后四十回中总共使用了36个呷,分别在:第82回2个,第83回4个,第84回1个,第86回4个,第87回5个,第88回3个,第89回6个,第90回9个,第99回1个,第111回1个。由于这些呷字的重要性,我们把它们逐一展示在附录中以示保护。
我们看到,后四十回中的这些呷几乎都集中在前十回(第81-90回)中。只有一个出现在第99回;另一个,与程高本和杨藏本后四十回中唯一的一个呷一样,出现在第111回。蒙府本以十回为一卷。第81-90回是第九卷。这一卷肯定要早于程高本。我们判断,这第九卷是由一个具有南方本底的作者写的,而不像是高鹗写的,因为在这一卷中,除了“呷”,还有我们家乡的其他许多方言用词,例如,早起,大清早起,横竖,索性,帐子,促狭,难为你(就谢谢这个意义而言),五香大头菜,等等。这十回的文字不乏精彩之处,如“(宝玉)又不敢在他(黛玉)跟前驳回,只在鼻子眼里笑了一声。”等等。这与前八十回相差并不很大,经过进一步加工修改,完全可以达到前八十回的水平。如果说这位作者就是前八十回的作者也不为过。只是已经到了一部悲剧小说的后三分之一,像读者阅读时一样,作者在写作时再也抹不掉那种郁闷的感觉了。
蒙府本虽然是120回本,但题名却是《石头记》。我们发现,后四十回中,第91-100回误标为第九卷,第101-108回误标为第十卷;且有四回(第93-96回)标作《红楼梦》而非《石头记》。蒙府本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如果把它说成是程甲本120回《红楼梦》某一阶段的一个稿本的话,我们是可以接受的。它有程伟元的序言,有比较完整的前八十回,有七拼八凑的后四十回。这不就是程伟元在程甲本《红楼梦》的序言中所说的情况吗:“《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藏只八十卷,殊非全本……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猜测,因为前八十回是现成的,所以程高开始没有管它,而是集中精力对“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的后四十回“细加厘剔,截长补短”,进行加工整理。这刚整理好的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合在一起,就是整部120回《红楼梦》的初稿。蒙府本就是这个阶段的一个稿本。这时候,程高都松了一口气,有胜利在望的感觉,程伟元把序言都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对全书进行统一的最后编辑。下面以第82回开始的两段文字为例子,对这一可能的编辑过程作一说明。其中【红色】为从蒙府本删去的字,(蓝色)为加进的字。黑色和【红色】为蒙府本原有的文字;黑色加(蓝色)为程甲本的文字。
赶着出来,恨不得一走就走到潇湘馆才好。刚进门口,便拍着手笑道:“我依旧回来了!”猛可里倒唬了黛玉一跳。紫鹃打起帘子,宝玉进来坐下。黛玉道:“我恍惚听见你念书去了。这么早就回来了?”宝玉道:“嗳呀,了不得!我今【日】(儿)不是被老爷叫了念书去了么,心上倒像没有和你们见面的日子了。好容易熬了一天,这会子瞧见你们,竟如死而复生的一样,(真真)古人【云】(说)‘一日三秋’,这话再不错的。”黛玉道:“你上头去过了没有?”宝玉道:“都去过了。”黛玉道:“别处呢?”宝玉道:“没有。”黛玉道:“你也该瞧瞧他们去。”宝玉道:“我这会子懒待动【动】(了),只和妹妹坐着说一会子话儿罢。老爷还叫早睡早起,只好明【日】(儿)再瞧他们去了。”黛玉道:“你坐坐儿,可是正该歇歇儿去了。”宝玉道:“我那里是乏,只是闷得慌。这会子【偺】(咱)们坐着才把闷散了,你又催起我来。”黛玉微微的一笑,因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的头里。”紫鹃笑着答应,去拿茶叶,叫小丫头子沏茶。宝玉接着说道:“还提【起】什么念书,我最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这】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得】(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这那里是阐发圣贤的道理。目下老爷口口声声叫我学这个,我又不敢违拗,你这会子还提念书呢。”黛玉道:“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嗜】(势)欲熏心起来?又不敢在他跟前驳回,只在鼻子眼里笑了一声。正说着,忽听外面两个人说话,却是秋【波】纹)和紫鹃。(只听秋纹道:“袭人姐姐叫我老太太那里接去,谁知却在这里。”紫鹃)道:“我们这里才沏了茶,索性让他【呷】(喝)了再去。”说着,二人一齐进来。宝玉和秋【波】(纹)笑道:“我【们】就过去,又劳动你来找。”秋纹未及答言,只见紫鹃道:“你快【呷】(喝)了茶去罢,人家都想了一天了。”秋纹啐道:“【嚷】(呸),好混帐丫头!”说的大家都笑了。宝玉起身才辞了出来。黛玉送到屋门口儿,紫鹃在台阶下站着,宝玉出去,才回房里来。】
我们看到,这一步加工,除了改错、润色以外,主要是把蒙府本的文字改成了更为北方口语化的程甲本文字,例如“古人云”改成“古人说”,“今日”改成“今儿”,“呷了茶”改成“喝了茶”,等等。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清楚看到,逆过程,由程甲本抄成或改成蒙府本,是不合逻辑的,不可能的。
真正的,如果你当过编辑的话,你就会理解,《红楼梦》第一版的编辑出版工作该有多么繁重啊。到120回《红楼梦》真正问世,程高还得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啊。让我们记住,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一部故事首尾完整的120回《红楼梦》,才得以使之迅速广泛地流传开来,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相关阅读:
(1)呷,红楼梦里的漏网之鱼
(2)《红楼梦》里的“李十儿”
【附录】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中的“呷”
第82回(2个呷)
第3206页,第9行第12字。
第3207页,第2行第7字。
第83回(4个呷)
第3239页,第7行第4字;第9行第22字。
第3240,第1行9字。
第3250页,第7行第15字。
第84回(1个呷)
第3283页,第3行第3字。
第85回(无呷)
第86回(4个呷)
第3329,第9行第13字。
第3336页,第4行的11字;第5行第17字(第1行,喝酒;第2行,喝道;第3行,吆喝)。
第87回(5个呷)
第3355页,第4行第2字。
第3357页,第5行第9字。
第3363页,第5行第21字。
第3369页,第2行第4字。
第3378页,第7行第11字。
第88回(3个呷)
第3384页,第6行第1字。
第3393页,第6行第22字。
第3407页,第7行第19字。
第89回(6个呷)
第3414页,第1行第4字。
第3416页,第5行第20字。
第3417页,第5行第2字。
第3432页,第2行第2字。
第90回(9个呷)
第3437页,第6行第23字。
第3438页,第1行第3字;第3行第15字;第4行第7字;第4行第22字;第5行第7字。
第3439页,第5行第9字。
第3455页,第3行第7字;第5行第19字。
第99回(1个呷)
第3708页,第7行第9字。
第111回(1个呷)
第4005页,第6行第16字。(这是程甲本、程乙本以及杨藏本后四十回里唯一的一个呷。)
.
(家乡:苏通大桥北桥头,江苏省南通市东南部吴语方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