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0.09.21)从郑美莲看香港的艺术文化

(2000-09-21 21:20:34)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因为天生耳朵有缺陷,我对音乐心有余而力不足——喜欢听但不敢尝试,喜欢欣赏但成不了鉴赏家。

是我之幸,一九六一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进入了研究院后,我遇到几位懂音乐的朋友。他们要跟我学摄影,就把他们所知的音乐知识与我交换。其中一位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在波兰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季军。我拿自己的摄影作品给她看,她就弹两个小时钢琴给我听。知识换知识、作品欣赏换作品欣赏的玩意,是发展学术或艺术的必需条件。然而,回港工作十八年,这种「例行公事」的交换(交流)我没有遇上。

一九六七年到了芝加哥大学,该市什么其它我喜爱的娱乐也没有,但艺术文化却是一流。博物馆中的印象派画作,目不暇给,而举世知名的音乐厅,其管弦乐队有口皆碑。另一方面,造访的表演高手每星期起码有一两个。我爱听钢琴,所以当时的钢琴名家我差不多全都听过。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钢琴高手云集,是该世纪的钢琴黄金时期了。

当时在芝大,我的除税薪酬大约是每月七百美元。起居饮食用了四百多,余下来的,没有其它娱乐,听音乐是唯一可以花钱的地方。有一位比我还要穷的朋友,爱音乐重于生命。他没有钱捐出去,但经过多年的辛苦耕耘,他与芝加哥音乐厅的办事人搞上一些关系,或许是办事人可怜他对音乐的痴情,所以这位穷朋友有办法买到上佳座位的门票。纵然有关系,好些时他没有钱买票,我要去听时就「资助」他。

皇天不负苦心人。要上佳的座位,有时我们要付上佳座位的票价,但好些时我们收到情报,在不「爆」的情况下我们可买廉价票而在最后时刻把座位升级。一位高人演奏,几个月前,为了要节省十元八块,我那位朋友就要使出浑身解数,雄才伟略,偷天换日,通常可以赚得一点甜头。

记得有一次,息演多年的Horowitz要到芝加哥表演两场。我说听一场就够了,但该朋友说一定要听足两场。问题是,Horowitz复出是世界大新闻,能购得门票已是天之骄子,更勿论有甜头了。后来我们要买「黄牛票」才听足两场,破了产,之后几个星期不再听音乐演奏了。

回港任职十八年,因为各种原因我去听音乐演奏只有五、六次。最近朋友请我去听一位名叫郑美莲的女钢琴家演奏,事前以为是一位普通的后起钢琴手。名字摆明是香港人,触发了我的好奇心。香港出生的郑美莲来头倒也不小。她早在一九八六年就拿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的首奖,又于一九八八年获蒙特利国际大赛首奖。我对什么「奖」从来不重视,但郑女士的演奏实在好,好得出奇,使我喜出望外。她的技术好不在话下,而更为重要的是她弹出来的是好音乐。

郑美莲有台风,态度可人。她弹的两首莫扎特非常好,证明她的音乐细胞是上选的。一首德布西(Debussy)弹得十分精彩。另一首加籍华裔作曲家卢易的新潮「古典」作品,有新意中竟然不难听!(说句衷心话,一般的新潮「古典」音乐,难听得要命——我是个看不到皇帝的新衣的人。)

令我感叹的是,在香港大会堂的一个不大的演奏厅中,听众竟然占不到三分之一的座位。最佳座位的票价只一百四十港元,郑美莲是香港人的光荣,而她只演奏一次,知音人怎可以那样少的?既然是小演奏,怎可以花篮也没有一个?

说香港没有文化,是不对的。但说香港没有艺术文化,却是对了。富有的地方通常都附带着有声有色的艺术文化。香港历来富有,但艺术文化低下如斯,可算是异数了。

回港十八年来,我曾经到过好几家大富的宴会厅,但从来没有见过墙上挂着一幅有重量的艺术作品。李嘉诚等人怎可以没有一个艺术收藏部门的?

香港艺术馆展出的作品,怎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上海比下去?当然,像米南宫的《多景楼诗》(现存上海博物馆)那样重要的作品,有钱也买不到。但香港的收藏家多的是,长期借出来转换展出,应该琳琅满目,整体来说会在上海之上。

年多以来,香港苏富比一连三次的中国古书画拍卖,精品甚多(这可不包括什么圆明园怪兽)。我屈指一算,将这三次拍卖的古书画精品全部买下来,只亿多港元而已!那是说,不借而买,要搞一家世界级的中国艺术博物馆,三几亿港元就可以办到,而那只不过是梵高的半张精品罢了。这是香港众多百亿富豪的九牛一毛,捐出来是那样有意思的事。(美国首富盖茨,捐出了一千七百多亿港元。)

我可以用一个自己能作证的例子,来说明炎黄子孙对艺术文化的漠视。去年我在上海一家拍卖行拍得两小幅清初大词人纳兰容若手书的字。几位专家朋友都认为是真无疑。不是精品,但纳兰容若是南宋辛弃疾之后到今天的第一词人,雄视神州七百多年的,而其遗传下来的墨宝甚少。你说我用多少钱买到这两小幅?

人民币三千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