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2.10.23)苏东坡与米元章

(1992-10-23 20:56:28)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很多人说:「自古文人相轻。」这句话是需要补充的。低手文人与低手文人相轻,当然很普通;但既然是低手,不知天高地厚,大家胡乱地抨击一番,使识者为之反胃。高手「轻」低手的例子也是有的,但并不多见。这显然是因为——一般而言——高手认为低手之作不值一提。另一方面,低手轻高手的例子却有的是。这似乎是由于低手不见经传,要哗众取宠,就找些大有名气的高手来低贬一下,以图提高自己的身价。这是无聊之举了。

高手与高手之间,文人相轻,历史上实在很少见。说「自古文人相轻」,假若是指高手的话,似乎是不对的。宋代高手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对多位高手词人毫不客气地批评。然而这些高手与她不同时期,比她早逝,不能反驳,所以算不上是「相轻」也。

同年代的顶尖高手,「相轻」的例子可说绝无仅有。这显然是因为大家识英雄重英雄,或惺惺相惜,欣赏对方唯恐不及也。然而,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同年代的绝顶高手,彼此认识而又交游过的,并不太多。

众所周知的是李白与杜甫的友情——试看杜甫写李白吧:「众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很高的赞誉,言出由衷,读来实在感人。此外,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与互相倾慕,也是与「相轻」相去十万八千里的。

较少为人所知而最令我神往的绝顶高手彼此推重的例子,是苏东坡与米元章(米芾)。这两位前贤是我平生最佩服的中国文化高手。我认为苏学士的才华,天下罕有其匹,而米元章的书法,从表达感情那方面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苏公生于一○三六而卒于一一○一年;米公生于一○五一而卒于一一○七年,大家有整整五十年「同期生存」的日子,而这是在中国文化大放光芒的北宋时代!

很可惜,对苏、米二人关系的记载所知不详。他们彼此肯定是认识的,而且相识了大约二十年,但两人相聚的时日似乎不多。苏、米二公的个性看来有很多不同之处。东坡幽默风趣,为人拿得起、放得下,文采斐然,大有上将之风。元章擅于书画,好为诗、文,但文采平平——虽然他的文字往往奇兵突出,使人觉得「艰涩」之中大有新意。元章的绰号是米颠,甚有狂态,有时甚至使人有狂妄之感。

是的,米元章没有辛弃疾的「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豪气干云,但作为一个书法家,他旁若无人是肯定的。在书法上,他竟然有胆批评王羲之与王献之——「回视二王,顿有尘意。」他认为献之的字比羲之的高——这个观点,是一个大胆的判断,我是同意而佩服的。

我在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潇洒得有傲气的苏东坡,对米元章的评价,是我见过的文人相「重」的最极端的例子之一。以下苏学士写米元章的一段话,使我心焉向往,不能自已久之。他说:

「岭海八年,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超迈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瘴毒,今真见之!儿子于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诵之,老夫卧听,未半蹶然而起,恨二十年,相从元章不尽!」

我为这段称赞米芾的话,下酒不尽而思古人之情,大有「对影成三人」之概。试想,才华盖世的苏学士,竟然把一个当时众所公认是「颠」(狂)的人推重如斯,是天才欣赏天才的至高境界了。

苏东坡称米元章为「我的元章」,其深爱之情,以一个「吾」字表达无遗。说元章有「凌云之气」,当然可信,但说他有「清雄绝俗之文」,似乎是过于偏爱了。说元章的书法「超迈入神」,是当时众所周知的,但说要把他的书法来「洗瘴毒」,却是前所未闻的颂赞了。

儿子向老头子朗诵「颠」文,「老夫卧听,未半蹶然而起」,其中刻画苏公本人对米公的欣赏,已达激动之境。最后的「恨二十年,相从元章不尽」,实在比「相见恨晚」之类的老生常谈,深情得多了。

「自古文人相轻」——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余生也晚,不能与苏,米两位前贤秉烛夜谈,诚憾事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