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3.04.30)《挑灯集》序

(1993-04-30 10:08:43)
分类: 五常谈艺术

磨砺以须 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 看老夫手段如何

据说这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替一个理发匠开张做生意时所拟的一副对联。不知这传言是否属实,但对联读来豪气逼人,也多少反映了翼王的性格。

不过,这也可能是后来的好事之徒替翼王开的一点玩笑。试想,理发工作微不足道,而此联杀气腾腾,令人望而生畏。这样的对联挂在新开张的理发店门外,怎还可以有生意的?

我是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连剃刀也不敢拿,当然更不敢「问天下头颅几许」了。但不知怎的,经不起《壹周刊》及读者的邀请,要我重施爬格子的故技,我拿起笔,望着稿纸,就感到笔端有点像武侠小说中所说的一阳指那样,运起功来「嗤」然有声,威不可挡。

这种感受是书生的自我矛盾。在一方面他觉得弱不禁风,在另一方面他觉得有千钧之力,似乎可以一笔而定天下!有这样「双重性格」的书生,应该是屈指难算的。

此外,极端的例子也是有的。昔日王勃说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实在是把自己小看了。王前辈当年少不更事,显然没有听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或者没有想到那方面去。

另一个相反的极端例子,是毛润之。他写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事实上,老毛当年,点只「粪土当年万户侯」咁简单?他不仅「问天下头颅几许」,而且不折不扣地把天下头颅「及锋而试」了!翼王笔下的理发匠望尘莫及也。

我没有王勃或毛润之的才华。然而,作为一个书生,我一向掉臂独行,不喜欢像王前辈那样,「叫生叫死」的。我也不滞于物,胸襟自觉比老毛的广阔得多。读书人,怎可以因为有人不同意己见而「杀、杀、杀」的?

可能是性格使然吧。我欣赏的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或甚至辛弃疾的「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样的招数,其妙无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谁可以难倒我,也没有谁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寝食不安,过瘾之至也。生命与学问是应该这样处理的吧。

既然要在这里再次「表演」一下「一阳指」的「功力」,我与舒巷城商量了好一阵后,就决定以《挑灯集》作为这专栏的名目。夜阑人静时,对着孤灯下笔,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是我的惯例,一乐也。我没有豪情去「问天下头颅几许」,也没有闲情逸致去「粪土当年万户侯」。另一方面,我不认为自己只有「三尺微命」,或什么「无路请缨」。支持我的读者及朋友,数之不尽。这样的支持,使「一介书生」感到是「天之骄子」。

栏中的「挑灯」,可不是白居易所说的「孤灯挑尽未成眠」。生当今日,以爬格子而赚稿费的人来说,「未成眠」是一个大忌。我的习惯是,在孤灯之下运起米芾的书法,风卷残云,滔滔不绝,数着稿纸的页数,一数够了,就「三扒两拨」地收笔,找周公去也。

是的,白居易的「孤灯挑尽」或李商隐的「蜡炬成灰」都不合我心。我写《挑灯集》的意思,是近于辛弃疾的《破阵子》之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想,在学术上混了这么多年,「挑灯看剑」之后而来一下「沙场秋点兵」,也是好的。

但该绝妙好词的下半阕所写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云云,我却用不着了。虽自觉有「一阳指」的「功力」,但还是不敢为改造天下而用之。

至于辛前贤词中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虽非我所愿,但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