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6.11.01)特区首长应有条件

(1996-11-01 18:04:17)
分类: 五常谈经济

香港推选特区首长的话题,越来越热闹了。好些朋友问我的意见,把我看作是一个专家似的。其实我对政治不懂,也没有兴趣。像我这样生长在抗日期间,经过国共之争,受尽苦头,而其后又喝过几十年洋水的人,对政治有「冷感症」是不难明白的。

二十年前,美国搞总统大选,我问芝加哥大学的首要元老戴维德,谁是他的心中人选。他有点不相信地望着我,说:「你认为谁当选会有半点关系吗?政客都是一样,你怎可以读了那么多书还不知道?」正如后来H.Demsetz告诉我,戴维德是本世纪寥寥可数的有大智慧的人物之一。戴老当时半骂半笑的答案,点醒了我,使我觉得自己读书虽然可以过目不忘,但还是有点生吞活剥,消化不良。

今天到了耳顺之年,思想的消化系统有了进步。我认为在一个有了稳定体制的国度中,戴老的「没关系」观点是对的。但在转变中的中国,在我们这个不可能永远是特区的香港,谁是「首长」总会有一点关系。那是说,在这个大时代的转变中,以「一国两制」这个办法协助过渡,其首长总要有一点特别的本领。

我认为这首长应有的条件,说来容易,听来理所当然,就是恐怕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人。撇开一般人所谈的条件不说,我认为如下六点是重要的:

(一)完全不搞政治。理由很简单:我难以想象世间会有一个政治天才,可以持久地与北京在政治上周旋而能给香港带来好处。是的,香港所需要的首长,不是一个政客,或一个外交高手,而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管理或治理人。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香港的希望,是要被作为一家公司机构来处理,而这公司的头头是不需要搞任何政治的。美国有好些办得好的城市,在法律上都是公司机构,而好的市长都不搞政治。

(二)有话应对北京衷心直说。婉转之词,客套的话,恭维之语——或甚至巧言令色的恭维——北京的执政者会因为不大相信而起戒心。不同意就说不同意,明确地解释理由;办不到就说办不到,解释困难所在——而说这些话时是不用宴之以大鱼大肉的。

(三)不卖帐。九七之后,官商勾结的行为暴升,不容易避免。倘若特区首长迁就一位高干的私下要求,就变成官、商、政勾结,呜呼哀哉!我认为即使微不足道的私下要求——例如介绍儿子到香港求学——特区首长也要谢绝「应酬」。

(四)要多考虑民意,但压力团体避之则吉。这是我从已故的香港前财政司彭励治学来的。他告诉我,他天天考虑民意,但不接见任何压力团体,因为此「接」一行,就不可能应付得来。彭老是把香港的财政作为一家公司机构的财政来处理的。今天的压力团体,比彭老执政时为多;九七之后会更多。视压力如无物,其团体就会越来越少了。

(五)要上一课经济学。说什么维护香港的自由经济等等,老生常谈,不再说了。但特区首长要用功地上一课关于香港联系汇率的制度。这个要完全不管港币量才可以高枕无忧的制度,明白其中奥妙的人不多。即使聪明如任老弟志刚,似乎也有点不明白(金融管理局越搞越大,奇哉怪也)。香港的特区首长若懒得上这一课,可找戴卓尔夫人在任时的私人经济顾问华特斯当顾问。

(六)要把协助中国经济发展作为第一投资。把香港作为一家公司机构,就是把香港作为一盘生意来经营。九七之后的特首,总要懂一点生意经。我认为没有什么生意比协助中国发展更有利可图。南中国的生意,更是非做不可的。特区首长的一个任务,是要扫除这条财路中的一点沙石。例如从香港打到广州的长途电话费,比打到美国的高出一倍!又例如边境过关费时失事,香港汽车不能自由进入大陆等等——都是不利生意的沙石,而这些是不能由商人或市民来扫除的。

三年前一位香港的重要人物曾对我说:「中国的经济越坏,香港就越好;中国的经济越好,香港就越坏!」荒诞不经之论,莫过于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