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学术 |
《苏学士》一文谈及我破釜沉舟,但却败走麦城,竞投不到一帧很小、很小的苏东坡的书法墨宝。该文发表之前,杨老总怀康(不敢再称「老弟」矣)显然是预先看到文稿,紧急来电,说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1723-1790)在一七七六年三月九日所发表的《原富》——又称《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的一本初版书,快将拍卖,可以预先买下来。他又说,这初版书如今世间所存不到十本,是非买不可的,只要我不问价,就可成囊中物也。
杨老总与我一样,多年来对《原富》推崇备至。但我读《原富》却比杨老总读得深入一点:要购物,其价怎可以不问的?我于是坚持要知价,而杨老总却以自己的身价作为我的身价,说区区小数,何足介怀,我只要用手在上一拍,他听声辨器,就知道怎样做了。
电话来回好几次,互相坚持不下个多小时,到最后,杨总若无其事地说:「八十三万。」「是日圆还是港币?」「是港币。」哗!有冇搞错!史学士的前辈休姆(David Hume,1711-1776),其名著的初版,今天市价仅二万多港元,《原富》怎可以高出四十倍?
我对古书籍的行情一无所知,但对其他古物(尤其是书法)很有兴趣,也时有染指。虽然算不上是什么专家,但也可说是「身经百战」的。听到《原富》最低叫价八十三万港元,心想,如果那是孤本,或只是几页史学士的手原稿,这价格可以接受。但上述之书,传说是现存有十本以下——当然可能是十本以上,或甚至数十本了。这样,买了下来,每年利息八万,其升值应该是得不偿失的吧。
我又想到中国碑、帖拓本的市价。拓本不是真,算是一种另类的印刷品。大名鼎鼎的一千年前的拓本,若是孤本则很值钱,但如果有三几件在市场流传的,就不足道矣。
读者可能要问:史学士何许人也?他是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虽然在史氏之前有两三位经济学者,其分析稍具规模,但经济学还是要到一七七六年,《原富》发表后,才发扬光大的。可以说,当年没有《原富》,今天的经济学就难有大作为。也是在今天,很多称得上是经济学大师的,都认为二百二十年来,没有一本经济学的书可与《原富》相提而并论的。这本书在一个大时代的转变中冒出,在思想上影响了另一个大时代的去向。
今天的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怎么搞的?近几年来我遇到的多个经济学新秀中,竟然没有一个敢说读过《原富》!该书洋洋千页,脚注数千个,作者对世事观察之广、之博、之深入,其见解之精辟,其分析之妙不可言,其哲理之清晰明确,加上文笔流畅,文采斐然,使人读后觉得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了。
《原富》错漏的地方不少,但像其它巨著一样,其错漏无伤大雅。我在自己的《佃农理论》中,就曾对史氏的佃农分析手起刀落。然而,当年作为初学的我,却深深地被《原富》书中对佃农与其它土地制度的分析吸引着,把该书翻来覆去地看,看个不停,而且大声朗诵,一天一天地跟着书中的思维去想。
史密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位大思想家。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类的人物。我们的苏学士东坡,才华盖世,但可惜生不逢时,受到很多框框的约束,且要为米折腰,其成就算不上是一位大思想家。朱熹、顾炎武等人,以「思想」挂帅,但从世界历史的水平来品评,「大」字却用不上。至于儒家学说或诸子百家等,其对人类知识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
大思想家对世间的事物所知甚博,他们对事物的分类与安排井然有序,其分析有辙可循,其哲理架构既紧密而又有广泛的一般性,永远都是跟他们的观察所得连带在一起。他们的著作令人读来海阔天空,感到自己的渺小。
人类历史上,这样的大思想家屈指可数。史学士是其中的一个;在他之后不久而深受他影响的达尔文(1809-1882),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没有谁可以拜读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其它著作而不感到自己是渺小的。我不懂物理学,但据说史学士之前的牛顿(1642-1727),又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说来也巧,史密斯、达尔文、牛顿——都是英国人。英国昔日雄极一时,非无因也。九七在望的香港,低贬「英国佬」的言论时有所闻。那是另一回事了。
很想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牛顿的经典之作的初版书,今天的市价与史学士的《原富》比起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