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3.10.29)毕加索与维斯

(1993-10-29 12:01:43)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卖花之人插竹叶——多年没有看书了。最近有机会看到两本书,是关于两位画家的,使我有很大的感慨。

第一本其实是两本一套的。它是Ingo F. Walther所著的《Pablo Picasso, 1881-1973》,一九九二年出版。一般的评论认为,这是三千多本关于毕加索的书中最为杰出的。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自此以后,关于毕加索的书不用再写了。对绘画艺术有兴趣的朋友,这套书是非买不可的:两大本,近八百页,印刷精美,但因大量印制的缘故,价钱仅为港币四百九十元,相宜之极也。

第二本不见经传,但被评论的对象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画家维斯(Andrew Wyeth, 1917-)。该书一九九一年出版,作者是Rich Meryman。书薄薄的,只有九十二页。对维斯的介绍来说,其内容是远为不足的。不过书写得很不错,大可一读。

在二十世纪的众多大有成就的画家当中,我最佩服的是毕加索与维斯。他们二者有两点共同之处。其一,他们的绘画技巧无与伦比。其二,他们的创新能力令人咋舌。

除了上述的两点外,毕、维二人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毕氏的作品印象化、形象化、抽象化,与实物相去甚远,且从少年到老年,风格不断转变,层次井然,使人一看就知道哪些画是哪个时期的作品。维氏的作品有工笔及意笔两种,精益求精,但没有明显的不同年代的风格转变。以水彩画工笔,可能是维斯发明的。起码,天下间没有谁可以达到维斯的水彩的工笔境界。维斯对光与实物处理的细致,令人叹为观止。但维斯自己说:“我的画绝不真实。”这是对的。以工笔画得精确无比,但看起来又令人感到绝不真实,彷佛维斯把灵魂画到画中去,使人觉得他的作品越看越耐人寻味。

当代中国大陆学西洋画的画家越来越多。据说他们当中好些人,受维斯的影响最大。一位懂画的朋友说,维斯的名字,在中国可能比在美国还要被画家尊敬。这可能是因为在中国的艺术传统中,工笔与意笔并行有悠久的历史,而在西洋的绘画大师之中只有维斯一人有这种工、意兼用的“习惯”。受维斯影响的中国西洋画家,都缺乏维斯的天分。他们的工笔西洋画有如实像摄影,写实就真的是写实,没有什么“实”外之意。

我把毕、维二氏相提而并论,是由于下述缘故。我在书中读到关于他们幼年时的事,使我觉得绘画之难,难于登天!这两位绘画大师从幼年起就开始绘画,天才一早就被发现,然而他们所下的苦功,令人读来心酸。对他们来说,因为兴趣所在,痛下苦功可能是很过瘾的事,但像我那样的门外汉读来,简直为之“惊心动魄”了。他们二人日夕不倦地学习,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如醉如狂地坚持,锲而不舍地追寻、尝试……其所付出的一切,使我不期然替他们痛苦起来了。

说实话,我自己也算有点超人的耐力,也屡曾痛下苦功。但最近读了关于毕、维二氏的书,就觉得自己的所谓苦功与耐力,微不足道了。即使上帝能把我的时光倒流五十年,让我从头做起,我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天分上有所不逮是一回事,但不能像毕、维二氏那样锲而不舍地痛下苦功却是另一回更重要的事了。

我们实在不应该见到毕加索与维斯在绘画上的大有成就而感到嫉妒,或觉得眼红,或认为上帝给人的天赋是不公平的。就算我们有毕、维二氏的天赋,但我们怎能有他们那样的干劲可与之一较长短呢?

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兴趣、知识,使我们可以欣赏毕、维二氏的伟大作品。然而,读了关于毕、维的书后,我每次看到他们的作品,内心就觉得有点不好受——看着他们的作品,我总要联想到他们少小时学艺的艰苦历程。

画家朋友我认识不少,但算得上是深交的大师只有黄永玉一人。永玉大有天分,且聪明绝顶,而事实上,他绘画用功之勤,真是说来话长了。我想,艺术成功之途,肯定是以血汗铺出来的。

我又想,欣赏艺术最好单从作品本身去欣赏吧。作者在艺术追求的历程中所流过的多少血和泪,我们毋须知道,因为一旦知道了,充满欢欣的作品也会使知者看得心酸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