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艺术 |
公余之暇,要找什么来松弛或发泄一下,我觉得最佳选择是建造园林。这是一项不便宜的玩意,要考虑作为一项投资才可以动工,而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这玩意是过于奢侈了。我对美国的怀念,主要是可以在那里建造园林。因为曾经在那里得过园林大奖,他人求教于我,我就乐意免费服务。
对我来说,造园林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建造者置身于地盘之内,工程在自己周围进行,紧张刺激,兼而有之,令人能忘却园林以外的一切。只有造园林会使我有这样的感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倦极而睡,好像是真的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了。
我是在一九七六年初尝试大兴园林的土木的。事前我买了多本关于园林的书籍,读后认为日本的园林最合我意。我认为欧洲的过于人工化,不合天然,中国的过于复杂,看来气氛不够宁静。日本的既有天然之美,也使人有宁静的感受,要坐下来一舒胸怀的。后来我几次到京都“取经”,在多个绝佳的园林中徘徊良久,兴尽才离去。
感觉上,日本的园林却有一个缺点;他们很少种植柳树,而柳树是中国的园林常用的。我建造的园林,大致上是日式加柳。松、竹、枫、莲及杜鹃是日本园林常用的。这些植物皆可爱,我都喜用,但却认为柳——尤其是黄柳——是不可或缺的。是我之幸,在美国建造一个园林时,我能买到十多株中国的梅。梅甚有画意,梅枝伸到水池上去,哪个季节看都是好的。
造园的第一步是找地盘。地盘的选择有两个准则。一是要有水可作小池,或以人工加水而成小池。没有池塘的园林,很难处理。二是背景要有画意,不能大厦林立。倘若在闹市中造园林,大厦的背景最好设法遮掩而避之。
第二步是动土,以推泥机建立园林的轮廓。哪个地方是水池,哪处是小丘,是小径,大弯小弯要怎样安排——是这第二步的工程;而大的推泥机先用,继而中,继而小的,不可有误。
第三步是摆放大石,也是要先摆大然后摆较小的。一般而言,石头是越大越妙。我曾安置的最大的石头,重四十吨,要用两部起重机一起工作才能安置得满意。据说这是被人工安置的最大的石头了。
除了构图美观外,石头的摆布还有两个要点。一、在一个园林之内石头要同一类——最好“取”自同一石矿——不可混杂。二、每块石头不应该全身“露”在地上,而是要将石的三分之一左右埋于土中,使观者觉得石是从土中“生”出来的。“埋石”使观者有心安之感,而露面于土上的石,当然是经过细心安排后最可观的那部分了。
第四步是建造行人小径。小径要左曲右弯,转度不一,但其弯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多或过少。小径上的地面,日本园林常用的沙地当然最相宜,但不大美观而又有保养的困难。最上选的——价钱却最贵的——是用石块砌成小径。比较相宜,耐用而在美观上还可取的,是以小卵石与英泥沙混合。这后者需要高手技工才可以把小径建造得恰当。
先选了卵石的大小,然后与英泥沙混合时加上黑色的颜料,使径面有古雅之感。混合了的卵石、英泥沙倒在地面后,要推得很平,而推时工作者是不能把脚踏上去(以免石卵下沉);若用的卵石大于半吋,就不能混合,而是在英泥沙推平之后散在地面上,让卵石慢慢下沉。径面推平了,过了三十分钟,就用水喉把径面的英泥沙冲洗,使卵石露出大约四分之一来。
第五步——最后一步——是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建造园林近于大“工”告成之日,身心的舒畅无与伦比。大树先植,确立了植物的重点,然后从大至小地植下去。这是类似女人化妆的步骤了。
如上所说的“五步曲”,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造园林的座右铭。稍一倒置,成本暴升是无可避免的。
我建造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不预先作图面设计。我的方法是:看了地形后,脑海中有了园林的大概,然后身在场中,指挥机械及工作者在来往之间进行其事;自己则随意之所至而修改脑中的园林“画面”。天下间哪里有更过瘾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