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五常
张五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0,687
  • 关注人气:228,7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5.11.17)《卷帘集》原序

(1995-11-17 20:54:52)
分类: 五常谈艺术

不知是谁首先想出来的主意,说写专栏要有一个栏名。但专栏的每篇文章都有题目,又何必名上加名?

古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那就更大件事了。我这个人从来都是事无不可对人言,所以言之必顺,怎会因为「名不正」而变得吞吞吐吐的?

话虽如此,入「栏」随俗,我还是必须起一个栏名。

关心的朋友听说我要重出江湖,但又因为要选取栏名而大费思量,就热心地毛遂自荐,提出建议来。李碧华首先建议的是:《看剑集》。这个取自辛稼轩「醉里挑灯看剑」之句的名目,本来甚为恰当,因为我既然挑过了灯,就理应看剑去也。

问题是,我活了这把年纪,行将退休了,可以挑灯,可以凭阑,而碧华似乎忘了我的岁数。「看剑」显然是年青力壮才有意思的。单「看」而不「挥」,与我的品性有所不合,而白发空垂三千丈的今天,怎还可以挥剑起舞来潇洒一番呢?

舒巷城是第二个建议栏名的人。他提出《闲云集》。说也奇怪,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说到云,不是「孤」就是「闲」。可不是吗?王勃说:「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杜牧说:「闲爱孤云静爱僧」;陆游说:「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

「闲云」这个名目本来不错。然而,忙碌了这么多年,我对「闲」虽然极为欣赏,但到今天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另一方面,「闲云」有「闲云野鹤」之意。我这个人喜欢「放」,在创作上有时喜欢随意「乱来」。不过,由于在任何造诣上我都崇尚传统的基础,「野」就怎样也谈不上了。

第三个「军师」是蒋芸。她代拟了几个名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惆怅还依旧》。我是个本性「难移」的人,说「还依旧」很传神。然而,我虽然「善感」,但却不「多愁」;因此,「惆怅」就不免有点言过其实了。

前思后想,到最后我还是决定用自己所起的名目,称此栏为《卷帘集》。我的意思可不是王勃的「珠帘暮卷西山雨」,或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总是有点凄凉,与「卷帘」不可以相提而并论也。

我的「卷帘」是取自清代大诗人龚自珍的绝句:

为恐刘郎英气尽,
卷帘梳洗望黄河。

是的,年近六十,岁渐黄昏,过了那么多年生命之瘾,大有倦意,要重出「格子」江湖,不能不有所振作,于是把帘卷起来,使自己觉得英气犹在,宝刀未老也!

这可能是无补于事的自我安慰吧,但还是需要的。

记得少小时在西湾河太宁街的海旁,日暮之际,我最爱看那老师傅卖药的一段前奏。锣鼓轰冬轰冬地响了好一阵,观众密密麻麻地占了个圈子。步行也有点困难的老师傅,拿着关刀走到圈中站着,力竭声嘶地嚷道:「小弟初到贵境,脚踏胜地;不敢说什么拳打广东一省,脚踢苏杭二州。小弟到来献丑,打得不好望两旁叔父见谅……」锣鼓又轰冬轰冬地响起来了。

老师傅把关刀一挥,停下来,大叫一声道:「伙记慢打锣,打得锣多锣吵耳,打得更多夜又长!」跟着,他双手把关刀高举于头上,来一招金鸡独立,但因为单足站不稳,就顺着「跌势」变招,来一记老树盘根……观众于是齐声喝采,锣鼓又再轰冬轰冬地响起来了。

写专栏真的有点像那老师傅在西湾河海旁卖药兼卖武,没有观众是不成的。就是有观众,久不久要听到点喝采声才有意思,否则难以为继了。

我不喜欢哗众取宠;胡闹的事我从来不干。但从我懂事起的五十多年中,因为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尝试过的事项比我所知的任何人多——或者差不多可以这样说吧。而每一项尝试,我大都喜欢全力以赴。这样的人很容易未老头先白,而到老之将至,就变得倦不思动了。

于今再爬格子,我不敢搞什么打锣打鼓的前奏,也没有本领先来一招金鸡独立。但正如龚前贤所说,既然感到英气将尽,「卷帘梳洗」一下是应该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