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3.03.22)随笔以起笔为优

(2003-03-22 15:47:28)
分类: 五常谈艺术

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一定是我独有。自己有一连四次如下的为文经验,怪现象应该是对的。

 

是这样的。以随笔为文,开始时有点生硬,但过了三几篇就写得比较满意,继续写下去,其水平慢慢下降。自己的感受如是,结集成书的销量也如是。有四个连串的例子。

 

例一,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在《信报》写《论衡》,第一本结集是《卖桔者言》。这是我写过的最畅销的书:中、港、台三地加起来,再加盗版,可能超过五十万册,虽然大部分收不到版税。《卖桔者言》之后的结集,《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不是随笔,是非常用心写的,是例外,但跟着《三岸情怀》《存亡之秋》的水平下降,而销量也下降了。

 

例二,停了一段时期(此「停」重要),一九九○年在《壹周刊》起专栏,第一本结集是《凭阑集》,自己满意,销量上升,但跟着而来的《随意集》、《挑灯集》、《卷帘集》等,水平略逊,销量也反映出来。

 

例三,停了一段较长的时期(这重要),复出,写《南窗集》,第一本结集是《学术上的老人与海》,自己满意,销量又回升。跟着《狂生傲语》《离群之马》的销量虽然不错,但比不上《学术上的老人与海》

 

例四,最近出版的《伟大的黄昏》是《南窗集》与《还敛集》的合并结集。这本新书的随笔水平明显上升,如无意外,销量又会上升。这次没有停过一段时期才复笔,但《还敛集》的短文是新的尝试,兴趣与好奇心俱增,带起了文字较多的《南窗集》的水平。

 

自己的判断不可能有市场销量那样客观。如果《伟大的黄昏》的销量没有回升的迹象,我的随笔以起笔为优的假说就被推翻了。

 

经济学有一条大名鼎鼎的边际产量下降定律,说的是如果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要素增加,边际产量(这里可指文章质量)会下降。我的增产导致质量下降,是因为一时间想不到好题材(目前一年要想出二百零八个题材,可真不易)。停一段时期复笔,是从头再写,可取的题材多了。这现象是遵守着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的含意的。

 

奇怪是在文章多产的高人中,我看不出他们有我的困境。林行止、董桥、杨怀康等人,文章质量平均,且历久不衰。陶杰是不平均的,但三五篇有一篇精绝,也是历久不衰。

 

我可能是例外。但为什么我是例外呢?为文之道奇哉怪也。林行止天天写,数十年如一日,永远不乏题材!董桥文字好,题材略逊可靠文字过关。阿康阅读刊物多,应该不愁没有题材。陶杰打天才波,每有所悟,流水行云。

 

只有我自己天可怜见,一下子想不出好题材,就缚手缚脚,受到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的左右。我认为这定律对我生效,主要是我不懂得——或操之过急而不能够——调控下笔的时间节奏。每次停了一段时期从头起笔,我忍不住立刻全力冲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