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1.02.15)学士九百年(二之一)

(2001-02-15 14:40:50)
分类: 五常谈艺术

朋友,我要发一点牢骚。我们这个高举先人的民族,是阿Q 也好,是一般的炎黄子孙也好,永远都在谈什么孝义,什么光宗耀祖,但拆穿了西洋镜,我们得个「讲」字,对先人没有感激之情。

 

先说我们认为是无情无义的西洋鬼子吧。一九九一是莫扎特谢世二百周年。西洋鬼子做了些什么?什么莫扎特的音乐全集,什么纪念音乐、歌剧大会,什么追悼鸿文与书籍,应有尽有,目不暇给,你不可能全部欣赏或买下来。是的,一九九一年时,你不可能在欧美任何地区某一天的某一个小时内,在收音机上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

 

今年是二○○一,是苏东坡(一○三六——一一○一)谢世九百周年。我们做了些什么?个多月前,我就知道二○○一是苏学士的大日子。我持笔不发,看看炎黄子孙的感激之情。等呀等,等得不耐烦,就忍无可忍地自己动笔了。中国的文化起于苏学士之前,继于苏学士之后,但立竿见影,主要是苏东坡。我们是因为曾经有苏学士的存在而可以在西洋鬼子面前高视阔步的。

 

苏学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告诉你吧。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论赋,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论词,世称「苏、辛」。论诗,世称「苏、黄」。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一。论画,视旁人如无物的米芾说他画的竹石「运思清拔」。这样的天才数千年一见,只有上帝才能解释了。

 

且让我从一首苏学士的六言诗说起吧。北宋画罗汉渡江的大画师李龙眠,精于绘人物。他是苏东坡的好朋友,替苏子画了一幅画像,留在镇江的金山寺内。苏子谪居海南岛后北归,途经镇江,见到李龙眠替自己画的造像,即席题诗云: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两个月后,苏子在常州病逝了,年六十六。

 

我要说的,是古往今来没有谁可以写得出这样的诗,更何况是即兴之作。

 

好一句「黄州惠州儋州」!儋州指儋耳,是海南岛。苏子因为不畏权势,但求生命过瘾精彩,被贬三次,谪居于黄州、惠州、儋州。后者是因为朝廷见他的名字是苏子瞻,就把他贬到儋州去。有那样混帐的朝廷,我们竟然还有一个苏东坡,可算是天意了。

 

回头说苏学士的那首六言诗,以被贬三次来作自己平生功业的总结,本来是悲不堪言的,但那六个字那样潇洒,那样淡然处之,而又不渲不染,好像是自嘲,但却盖不着旷达、幽默。我第一次读时在大笑中流下泪来。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学者或诗人在生时能有苏子那样大声望的。那是九百年前,是「雁来音讯无凭」的时代,一个还在生的文人,怎可以变得那样大名呢?事实上,因为妒忌他的才华而说他坏话的人甚多:「吾生平遭口语无数……今谤我者或云死,或云仙。」另一方面,因为怕朝廷留难,他好些文章是偷偷地写的。今天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苏子手书的《前赤壁赋》真迹,可见如下后语:「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

 

这样偷偷摸摸,妒忌小人当道,被贬三次,最后一次儋州三年,算是被放逐于荒岛上,但还能在生时名满天下,是一个不容易相信的现象了。我唯一解释,是苏东坡这个人非常可爱。他豪放、旷达、潇洒、幽默、过瘾、仁慈、正直、极富感情。那是说,所有我们欣赏、喜爱的人的品性,都集中在苏东坡一个人的身上。

 

一个豪放地写「大江东去」的人,潇洒地「把酒问青天」,旷达地「一蓑烟雨任平生」,其感情深于大家所知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因为爱妾朝云曾在唱他作的《蝶恋花》时下泪,朝云死后,学士终生不复唱此词。在海南岛行歌田野,他「负一药囊,遇有疾者,辄为发药,便疏方示之」。也是在海南,学士曾尽倾所有金资,购一新居所。刚搬进去,晚上在路旁听某户有妇人哭声甚哀,问其故,知妇人的儿子将房子卖掉,而这房子正是学士刚刚购买的新居!他于是立刻把屋契烧掉,「不责一钱,复返旧寓。」

 

在苏东坡平生数之不尽的轶事中,我最欣赏的是《南歌子》的故事。在杭州时,东坡的朋友大通禅师是一位以圣洁知名的和尚。据说要单独见他须先行沐浴,而女人更不能进他的房间。东坡要跟这老和尚搞笑一下,竟然带了一个歌女进寺拜访。大通一见就愠然于色!东坡于是说,若老和尚能借木鱼给歌女一用,他可以写一首《南歌子》词让歌女唱给老和尚听。一挥而就,歌女敲着木鱼唱出来: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大通禅师听得笑逐颜开,后世传为佳话。

 

我的已故知交舒巷城,生时像我一样,是个苏东坡迷。大家谈起苏东坡,总要说到他那过瘾可爱的品性。舒巷城是个才子,虽然远不及苏子,但却远胜于我。读到《南歌子》的故事,舒巷城说他曾经想象苏子黄昏时在山间迷失了路,向寺门投宿,遇到另一个正经和尚。巷城于是忍不住也写了一首《南歌子》来和苏子的,同样过瘾:

 

谁及苏公放,食斋讲异经。大师无奈忍吞声:为甚此人风貌远驰名?

借宿还幽默,哈哈唱不停。山僧无计暗心惊:但愿霎时天亮客登程!

 

这是要真的明白苏子,衷心的爱,才能写出来的。

 

(二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