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1.02.08)摄影艺术始于二十世纪终于二十世纪

(2001-02-08 14:38:52)
分类: 五常谈艺术

虽然摄影科技大约始于一八四○年,但作为一门艺术是一九○○年左右开始的。这门艺术的兴起,主要归功于两个美国佬,一个是Alfred Steiglitz 1864-1946 ),另一个是Edward Steichen 1879-1973 )。最重要是Steichen :他的摄影作品带有当时盛行的印象派画风,而更重要的是他替雕塑大师罗丹拍摄的一系列造像,很有艺术性,于是有口皆碑,摄影就被当时的艺术大师接受为一门艺术了。

 

摄影艺术的盛行,起于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时Steichen 如日方中,而英国的皇家摄影师的人物造像,对光的处理与手的安排很了不起。英国的大师影响了加拿大的卡殊(Yusuf Karsh ),后者更上一层楼。一九五八年,我在多伦多的市立图书馆中花了两个月时间研读这些大师的作品,获益良多。今天我拍摄室内人像的光法与手的安排,在基础上是从这些高人学得的。

 

我是一九六七年放弃摄影的。八二年回港任职后两年,到冯汉复的摄影室重操灯光人像之艺。一别十七年,摄影科技的改变使我遇到两个困难,也使我意识到昔日的摄影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

 

第一个困难是室内人像改用了闪光灯,而这是我在五、六十年代没有见过的。细看他人以闪光灯拍出来的人像,皆是由发泡胶协助的所谓「世界光」,人像被拍得脸如白璧——昔日所用的光法早已失传了。我想通了把先进的灯具复古运用,那就是除拍摄的灯具外,室内任何其它光线也没有。后来何藩投诉,说以闪光灯拍室内人像,不用「世界光」效果不能预先知道,我就告诉他我的发明:除闪灯外,室内要伸手不见五指。

 

第二个困难就无法解决了。那就是五、六十年代所用的比较上选的黑白相纸早已停产。黑白摄影有可取的味道,而若黑房工夫到家,色泽与层次可以搞得很迷人,但必须要有上佳银膜的相纸才可以办到。是的,昔日为人像而造的暖调、毛面的黑白相纸,六十年代中期就停产了,而其它还算可取的——暖调而黑位够深的——也跟停产。

 

市场的需求不够大,停产在所必然。先进的科技是要付代价的。当年有谁会想到,今天彩色摄影的成本比黑白的便宜得多?

 

自五十年代初期起,香港的摄影艺术大有成就。说半个世纪以来,香港摄影家在国际沙龙比赛上所向无敌,是对的,但这种比赛有负面作用。要比赛成绩好,参与的作品要迎合三几个评审员的品味,而用同样的作品参加多个沙龙,作品要浅白,也要有通俗性。久而久之,一般的沙龙作品就变得俗不可耐,缺乏创意,算不上是什么艺术。这个负面效果,与欧西的绘画经验如出一辙。是的,在欧西的艺术历史上,凡是以比赛胜负为依归的画作,不管作者在当时怎样大名,皆不能传世。今天大名鼎鼎的塞尚,一百四十年前在欧洲屡次参加竞选而没有一张画作被取录过。

 

香港摄影家的不幸,是沙龙成绩太好而埋没了他们的真功夫。何藩的街头巷尾之作,当年举世无匹,但较有深度的沙龙成绩就不那么好。陈复礼拍得比较大胆的作品,应该不敢寄到沙龙去。简庆福自己最心爱的人物作品,沙龙不取也。

 

值得一提的是,古往今来,沙龙比赛成绩最好的,是五十年代张汝钊的十多幅金鱼作品。从艺术的角度看,张氏的金鱼摄影可受批评。问题是,在摄影历史上,没有任何其它摄影家可以把金鱼拍得那样精彩。今天我们还是不明白张汝钊是怎样拍摄他的金鱼的。你不喜欢是一回事,怎样也做不到是另一回事了。

 

我认为历来香港及今天中国大陆的摄影家有成就,主要是因为摄影与中国的文化传统非常接近。我们的国画明显地影响了郎静山等人的摄影,而我们的诗词所描述的景物,是摄影的写照。近人黄贵权所拍摄的一草一木,没有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容易拍出来。

 

作为一项艺术媒介,摄影的主旨是以光作画,不是法国印象派的以光作画,而是真的以光画在纸上。这个明显的特征,好些摄影家不重视,或不知道这是摄影艺术的重心所在,失之千里。

 

举一个例,大名鼎鼎的街头人物摄影家Henri Cartier-Bresson 的作品,虽然有口皆碑,但我不认为算得上是摄影艺术。说是某种艺术我不会反对,但此君从来不在黑房操作,对光的处理乏善足陈。他的作品对人物的描述很有两手,但却忽略了摄影艺术是应该以光画出来的。

 

在黑白摄影的日子中,研习了七、八年后,拍摄时我喜欢单看物体上的光与影,先以底片录下来,然后在黑房中用一张有一个小孔的黑纸,在放大机下一笔一笔地把光涂在相纸上。进入了彩色时代,这个以光绘画的方法就失却了一部分重要的操作。这是因为彩色作品在黑房显影时,作者不能在红灯下分部处理:这部分用手多擦几下,那部分用清水,那部分药水加浓,又或某部分用热水,某部分忽冷忽热,忽浓忽淡,又或某部分以手电筒中途曝光。这些黑白冲洗的法门会带来多种不同的效果,而作者做熟了手,可以预先知道怎样做会有怎样的效果,整张作品就可像画油画似的画出来。

 

今天的发展,是以「数码」从事。质量较高的做法,是先以正规的相机摄得正片,交出去数码分色、入碟,再以计算机修改,然后以激光放大在相纸上。这样,摄影就失却了八成昔日作者以光绘画的意识。

 

质量比较低的做法——而我们正在这方面改进——是以数码相机录得影像,然后放进计算机,在键盘上按呀按的,加加减减,左修右改后,再按一下,相片就跑出来了。这样,以光绘画之艺尽去矣!

 

科技的发达是要付代价的。因为科技发达,摄影艺术终于二十世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