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经济 |
五月十六日报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五对零的票数,通过中国彩色电视在美国倾销的指控,决定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反倾销进口税。原来的电视进口税是百分之五,加至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电视是有多国竞争制造的产品,针对中国是封闭性的关税(prohibitive tariff)了。受影响的有四川长虹、TCL集团、海尔集团、海信电器及创维集团等五家制造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消息:裁决的理据很有点莫名其妙,与美国历来的经济政策大有出入,而这方向发展下去可能很头痛。
中国产出的电视,进口美国由二○○一年的五万六千部增至二○○三的一百八十万部,增速可谓惊人,反映着国产电视不仅价廉,而且开始物美。美国有庞大的电视市场,这次反倾销裁决,无疑是当头一棒,令人惋惜。
倾销(dumping)在经济学上有好几个阐释,无论哪一个都不符合中国产出的电视在美国倾销情况。报章所言简略,使人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感。
倾销的第一个阐释,是低于成本出售。这通常是指产品因为种种原因卖不出去,或存货太多,于是逼着割价倾销。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原来的产出成本是历史成本,而历史成本不是成本。不管制造商花了如何高代价产出,作了错误的判断,市场不接受,割价下降至近于零,其成本再不是历史的、原来的产出成本,而是今天可以卖给他人的价值。另一方面,这类倾销只是偶一为之,逼着这样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下去。今天国产电视遇到的反倾销指控,显然不是这一类。
第二类低于成本的倾销,是割价示范招徕,是一种卖广告的行为。成本一百,我以八十卖给你,希望你试用后会以较高价格购买或介绍给朋友,不是罕见的行为。问题是,我以八十卖给你,希望的回报不是八十,而是八十加上因为示范作用而带来的收益。所以从预期的角度看,收益是不低于成本的。这种示范倾销也显然不是国产电视目前在美国遇到的困难。
第三类低于成本的倾销,是指低于平均成本,但牵涉到价格分歧。低于平均成本的倾销是可能发生的,但不是低于边际成本。增产往往可以减低平均成本,而平均成本下降,边际成本是在平均成本之下。如下的情况可能发生。我为减低平均成本而增产,卖给你的高于平均成本,但卖给他的却低于平均成本。他的价低于你的价,是价格分歧,但如果没有他的存在与需求,我不能以增产来减低平均成本。这样,卖给他的价虽然高于边际成本,但低于平均成本,可以看为倾销了。
从读到的国产电视倾销美国看,这第三类不能成立。有两个问题。其一是按照传统的分析,增产可使平均成本下降是含意着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的存在,但目前被指控倾销的有五个竞争者。其二是这第三类倾销含意着的价格分歧,是销售到美国去的电视之价比销售到其它地区为低。这显然是不对的。四川长虹提供的资料,显示卖到美国去的价格较高。事实上,不少在国内设厂的朋友一般说,产品卖到美国价格较高。这是说,价格分歧是有的,但美国之价较高,正与倾销相反。
这带来另一项奇异之处。倾销通常是指一个垄断者(monopolist)倾销,但这次有五家电视制造商被指控,发生了什么事?竞争割价无日无之,但竞争倾销却是奇闻。这样,国产电视在美国被指为倾销,应该是指价格「太相宜」。价格相宜对美国的消费者当然大吉大利,虽然对美国本土的制造商有不良的影响。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韩国产出的电视也不见得比中国的贵很多,而韩国投资于中国产出的电视价格更相宜,也会给美国本土的制造商麻烦。不知产于中国的韩资电视有没有进口美国。如果有,反倾销反不反他们呢?
世界真复杂。好几个月前我在《还敛集》发表《向曼昆致意》,佩服这位坚持信念而主张让中国产品自由进入美国的首席经济顾问。最近的反中国电视倾销,显然与曼昆的主张不同。联邦储备局的头头格林斯潘站在曼昆那一边,不可能支持这次反倾销。总统布殊呢?他是佛利民的信徒,主张减税与开放对外贸易,看来也不会赞同这次反倾销提出的有封闭性的中国电视进口关税。然而,顾名思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是美国政府属下的一个组织,作出的决策怎可以与主导美国经济政策的三君子——曼昆、格林斯潘、总统布殊——的经济观背道而驰呢?
美国国际贸易委会看来不是一个法庭,我怀疑中国的电视制造商可否告到法庭去,把委员会的裁决翻案。如果可以而又决定这样做,千万不要忘记聘请一些深懂反托拉斯法例的经济学者作证。与任何行业一样,经济学者中有高明之士,也有低能之辈,二者相差十万八千里,挑选经济顾问不简单也。
我担心的是类似的反倾销(或以此借口大加进口税)会伸延到其它产品去。我也担心北京当局会以牙还牙,来一招历史上屡见不鲜的retaliation。国际贸易的互相报复历来两败俱伤,不智也。一方大幅增加关税,另一方忍气吞声,问题是会比较容易化解的。我也认为在举世廉价劳力暴升的今天,美国这次狂加关税来保护本土的电视制造商,也不智,因为长远一点看,国际贸易愈自由,美国的经济结构会调整得愈快、愈容易。
我说过了,美国的竞争本钱是地大物博,人材鼎盛。大事放开外贸,国际的竞争市场会把他们赶到高科技、高质量那一边,而目前的加州显然是朝着这方向走(新上任的州长见到加州产品出口中国急升而喜上眉梢)。美国本土的非知识精英的劳工,可走本土的服务及产品不会进口的行业。世界大变,与外地数之不尽的制造外贸产品的廉价劳工争饭吃,是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