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3.18)咏梅记

(2004-03-18 16:17:38)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古人咏梅的诗词歌赋多矣。尽管张炎高举姜白石的《暗香》与《疏影》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我个人还是选陆游以《咏梅》为题的《卜算子》居首。梅花任何人都可以写,历来的诗词数以千计,但不会有很多人反对我把放翁的《咏梅》排第一——其意境之高远超世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近人毛润之和陆游,也以《咏梅》为题写《卜算子》,也写得好得不得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虽然感情的表达比不上放翁,但潇洒如斯,古往今来润之可以排第二。众所周知,我不同意润之先生的经济分析,少人知的是我衷心欣赏他的才华。

提到这些,因为不久前要去拍摄梅花。我的习惯,是摄影前要有前人的诗词佳句在脑子中打转。一位同学要找些关于梅花的诗词给我先读,我说不需要了。虽然还背得出的只有十多首,但我想,既然自己多年来为陆游的《咏梅》着了迷,本钱足够,不需要再加些什么了。

要摄梅花,因为要出版一本关于江南的摄影集,而江南不可以没有梅。梅花的集中地是南京与苏杭一带,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名胜。影友们说摄梅不容易,但我只求大约六帧作为一组,两三天应有所获。殊不知拿着上述的放翁与润之的词句作为本钱,我只花了几个小时就摄得大约八十帧有出版水平的梅花作品。

在已经出版的《荷乡掠影》中,我说想不出有其它的花,可以单为之而出版一本摄影集。但该集只有三十四帧荷花,六帧荷叶,要以其它田园作品凑够所需的七十四帧。摄影梅花是意外的收获:大约八十帧可出版而又有足够变化的全是梅花。这意外使我要更改预算。我本来打算花一年时间出版五本摄影集:两本已出版,第三本——《武陵散记》,摄张家界——已付印;第四本是江南,第五本是九寨沟。于今梅花杀进,九寨沟可以不去了。江南一集是零散题材,要费时凑够作品,目今所得近八成,不用梅花,要再想题材了。

今年可说是梅花年,因为很多影友要去拍摄梅花。大家都知道位于南京的梅花山是最多梅花的地方,但我没有到过。大家都探听花开时日,互通讯息。大家都说今年天气冷,梅花会开得迟。大家都在等。

一位风情万种的女性朋友,爱梅花,有研究。她工作天在上海,周末在南京,每隔两三天给我报告花开的讯息。她又说南京的梅花山虽然地广花多,但品种不及位于上海的面积不大的莘庄公园。等花开,等来等去还未开。二月十九日,她给我太太电话,说:都开了。福哥与黄医生等影友同样收到情报,大家赶到上海,打算从苏州摄到无锡摄到南京。

我是先试莘庄才考虑去南京的。到莘庄公园的第一天,天阴有雨。摄了一个小时,赶着拿胶卷去冲洗,看看效果。效果好得出奇,于是对太太说,不用去南京了,但要等太阳。翌日醒来,窗外阳光普照,但天气报告说过一天会下雨。我想,这就是了。上一天见到的梅花,有些已开始凋谢,今年的花开盛日,有阳光的,恐怕只有这一天。我知道自己,摄影时集中而陶醉,不能自已,在感情与动作的融合中只可以维持三个小时。天上没有云,还有阳光时间,我决定下午才往莘庄。

是奢侈的摄影玩意。有助手背着三部照相机(其中一部很笨重),太太拿着伞子遮光,而自己左肩有肩周炎,左手要人协助才能托起相机。收获甚丰,三个小时摄得的,冲洗后看,竟然有五十多帧可以出版——天助我也。其中在一个多小时内,快门曝光四十次有三十多帧可以出版。这是不容易相信的摄影际遇了。

过一天的早上,果然下雨。我对太太说:看来已有足够作品出版一本很好的梅花摄影集,但为安全计,要「保险」,下午我们要到莘庄再走一趟。到莘庄补摄一个小时,与前天一样,天阴有微雨。后来发现一件奇怪的事。这天与前天的作品中,竟然有三帧相同:花枝相同、角度相同、裁剪也相同!怎么可能呢?莘庄公园的梅花不下百株,花枝数以千计,自己只在园林中随意观览,意之所之地把快门按下去,一个小时只曝光大约二十次,怎会相隔两天而前后有三帧作品完全一样呢?唯一的解释,是个人的风格特别,而又主观明确,所以喜欢的有固定性。

梅花是中国传统独有的花,其枝疏而有势,其花小而高雅,其香幽而远致;品种、色泽有别,但无不脱俗。花开远看如雪挂枝,是新春最早开的花,在寒冷的气温下,雪与花不容易分开来,诗人就这样下笔了。花开近看花连枝,彷佛上佳书法,使我觉得中国的书法是受到梅花的影响。

我也觉得生长于其它文化的摄影家不会懂得拍摄梅花。我没有学过国画,但看过很多,对这次摄影梅花有助。读过很多中国的诗词,帮助更大了。最重要可能还是研习了十多年书法,对书法的欣赏与理解下过功夫。这次摄梅,想着放翁与润之的《卜算子》,方便地以书法的变化处理。

本来打算把梅花摄影集名为《咏梅》的,但诗人「咏」得太多了,要换点新意。我想,既然自己对梅花的感受欠陆游那么多,再多欠他一句吧。集子的名字将会是《寂寞开无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