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3.18)失而复得意兴阑珊

(2004-03-18 10:31:56)
分类: 五常谈学术

上期在这里发表《向曼昆致意》,欣赏美国首席经济顾问曼昆坚持贸易开放与支持工作外判的立场。之后再细想在世界大变中美国的经济前景,认为美国的先决条件实在好,在先进国家中应该是最容易适应举世廉价劳力暴升的局限转变。打算继续分析,但理论细节还要多想一段日子,就搁置下来先写其它的。

话说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二年间,我作了六年反托拉斯的经济顾问,其中花时最多的是加州的一件石油大案。我负责研究的是石油交换合约,是难得的顾问工作,何况雇主大量供应外人不容易得到的资料。负面只有一处:研究写下来的是雇主所有,不能发表。我的老师艾智仁也参与该重要的反托拉斯案,读到我写的研究,频呼精彩,可惜不能发表。

上述顾问期间,雇主要求我写一篇关于期货市场的文章,顺便分析期市与石油交换的分别。结果我写了一篇只有十五页隔行打字的短文,是我在顾问工作中唯一可以发表的,但没有发表。期市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格外困难的题目,有关的文章很多,但众说纷纭,求学时的老师与后来的同事都说不懂。石油公司替我聘请了一位深知期市的实际运作的同事,教我期市的运作程序。我跟这位同事大吵大闹。他说我不听他的解释。我说不要听他的解释,只要听他知道的期市运作程序。最后大家君子协定:我问事实,他答事实,但他不能提出他的观点。这位同事绝对是个天才,但我不准他发表意见,是前所未闻的学术研讨了。

两个多星期后文稿写好了,当然让该同事先读。他读后说:「众人皆说你是个怪人。现在我才明白,你的创意来自不听他人之说。这篇文稿是我读过的唯一清楚地解释了期货市场的。」评价传了开去,其它同事读后皆说没有见过那样简单的期市分析。

要把自己的英语文章结集好几年了。还未成事的一个原因,是找不到上述的期市文稿。当年读过该稿的朋友都说没有留存。找呀找,几天前跟巴赛尔通电话,他说:「奇怪的事发生了。我们找到你的期市文稿!」

是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日完稿的,当时四十二岁。引言一页多;阐释期市只有四页(大约一千字);分析期市合约与石油交换合约之别四页多;解释石油期市难成又四页;入门读物介绍一页。

收到文稿传真后,好奇地赶着细读。此读也,觉得自己今天再不可能写出那个水平的文章。期市的经济阐释是公认为湛深的题材,但我只用了一千字就解释得一清二楚。不久前林山木说我宝刀未老,说笑罢了。思维能力走下坡明显,从哪时开始不得而知。再不可以写出那样水平的分析文字,不由得意兴阑珊!

因为牵涉到一般人没有听过的石油交换合约,文稿不易读。有关的专业人士要阅读该稿,可以电邮索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