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学术 |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这边厢我为中国快要推出反垄断法例而写了几期澄清文字,还未写完,那边厢香港的舆论就为超级市场的垄断、封杀等行为吵起来了。读者们要求尽快写香港的超市垄断。我于是在刊物中搜集了好些关于超市的争议数据,不详尽,可能错,但时间所限,就以这些说说吧。我要说的有八点。
(一)市场竞争不要从有多少个出售者看,而是要加进潜在的竞争者与其参与的方便才看。这是五十年前史德拉教竞争市场的第一课。香港有三家超市,两家特大,其它街市竞争者无数,而香港政府又没有牌照数量管制。这样,以超市数字说超市垄断或寡头不能成立。
(二)简略的价格数据,看不到超级市场有串谋订价的行为。一份报道有十七项价格,其中七项百佳与惠康「元」同「仙」同。是你看我、我看你的订价,但串谋不会「仙同」。更重要的是「二公升可口可乐」,百佳之价竟然比惠康之价高出百分之三十八!另一份报道八个价,只有一个(珠江桥牌生抽王)百佳与惠康相同。
(三)没有超市垄断的价格证据。垄断价格比竞争价格高,而这差距是不可以由其它因素解释的。一方面,比起街市,超市的物品比较集中,场地比较清洁,物品的质量较有保障而冒牌货的机会较少。这些是说超市之价应该略高。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的街市价格有明显的差距,例如跑马地的街市之价就明显地高于环头环尾的。在报道中我找到同是北角区的超市与街市的价格比较,八项物品价格的总和如下:惠康,七十一点一元;百佳,六十八点四元;街市摊档,六十七元。这些价格数据不支持超市垄断之说。
(四)超市可能玩价格花招,引起混淆。君不见,香港的酒家就有一元一只鸡,然后收五元一小碟芥酱的招式。超市没有那样高的想象力,但类似的招式绝不罕有。
(五)说超市的广告不尽不实,我相信。要政府严禁不实的广告吗?这样做,广告商要叫救命,因为不尽不实的广告所在皆是。
(六)消费者的投诉,可能起于香港的食品价格——鱼肉、家禽、蔬菜之类——远比国内的为高。我曾屈指细算,这大差距不能以质量、运费、销售费等来作出满意的解释。我因此怀疑香港政府有间接地管制食品入口,例如食物环境卫生署的参与或干预。
(七)困难是香港政府不支持减价。他们认为经济不景起于「通缩」,而最近陈坤耀也说如果香港没有通缩,经济会回升。我的看法不一样。六年多前我说得清楚:如果维持联系汇率,而国内又没有通胀的话,香港会有多年的物价下调。今天香港的工资与物价下调了不少,但还未跌尽,早一天跌尽早一天复苏的机会较大。
(八)我不认为自由市场需要有消费者委员会的协助,但消委会既然存在,他们的工作应该集中于减低市场的讯息费用。超市与街市的物价、质量的比较,其它行业的物价与保证等,他们大可出些定期刊物而售之于市,或交给其它刊物发表。消委会征收市场信息资料的权力比市民及传媒大,而市场虽然常有欺骗行为,对消委会总会老实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