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书日本文学锦矢丽莎戴铮上海译文出版社 |
分类: 戴铮译著 |
管舒宁
戴铮的译作《毒蘑菇》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又是一个17岁少女写的17岁故事,捧着直让人觉得自己苍老得不像话。这得怪出版界这些年恣意渲染的“另类花季”,几乎很难在受人追捧的17岁小说里嗅到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的诗意与愉悦:这个年岁好像邪乎得很。
青春叛逆小说必是有动漫高手来助阵的,这本书也不例外,4万多字的书因此丰满起来,而其情节乃至细节更是充满了日本式的心惊肉跳。故事是这样的:某高中女生在学业压力下开始逃学,并把自己屋里看不惯的家什扔了个精光,包括一台她用不来的电脑。在她躺在垃圾场上发呆的时候,(这个场景够假也够拙劣)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要走了她的电脑。由此,一段匪夷所思的罪恶开始了。
一个在内衣公司做事的女邻居看似心怀叵测地送了一箱内衣给这个女生,妈妈就打发她上门去还礼(还的居然是购书券)。敲开这户人家的门之后,她才发现这正是那个小学男生的家。那台被她扔掉的电脑已被修好,就藏在男孩的壁柜里,而且成了一台见不得人的赚钱机器。男孩很厉害,一眼便看穿了她的处境,为了让这个空虚的灵魂有所事事,也为了有人补他的“空缺”,他介绍了一份当“聊天女郎”的工作给她,就是专门在色情网站上陪人聊天。这个12岁男孩在网上的扮相是个名叫“小雅”的已婚女子,其“工作”之老练和下流令女生惊愕不已。于是她便觉得自己还不够坏、不够放荡,索性怀揣男孩给的钥匙,白天悄悄潜入男孩家,欣然做起了“小雅”的替身,而男孩继续在学校做他的好学生。
按照一般思路,两人在壁柜里经营的这段罪恶,会引出一段日本式的畸形姐弟恋,好在作者笔下留情,点到为止,没有往更邪乎的方向去引。最后,作者突然想起该让两位母亲醒过来了,于是女生某天一个疏忽,被两个大人撞个正着。耐人寻味的是,大人们仿佛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想像中的尖叫与怒骂并没有出现,在母亲们暧昧的眼神里似乎有一种默许。男孩给她送来了第一笔也是最后一笔“工资”——30万日元,实际上他亦是“打工的”,而那个真正的“小雅”若无其事地表示:她也不想干了,因为她想相夫教子去了。
这不是一个17岁少女的奇思异想,它是一部自传式小说。作者绵矢丽莎对网络、对成人世界有一番从新奇到腻味的领教,但是还远没有功力更深入地去描摹、去探讨人性的深处,她能做的就是放下暧昧的大幕,以为这样便可以此处无声胜有声,就好比是靠涂鸦或是似是而非的抹两笔,就能将什么也没有的背景掩盖了去,显出很有内涵的样子。而她所刻意设置的某些场景及所谓隐含的背景也只能被视作在为自己罪恶的出轨开脱。比如她让小说没有出现父亲,日本父母几乎从不进入孩子的房间等等。
再来看她同胞的态度。据说,少女的这段“另类”经历在日本也是引起轰动的。也许是女主人公从始至终都乖巧地穿着校服,和染头发的豹妹们不是一回事,加之小说结尾来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弃暗投明”,所以人们便有理由和作者勾结在一起,将17岁的罪恶一笔勾销,而且又摆出那副叫人不可理喻的“审丑”情趣,认定将丑的、脏的抖得够开、够大就够深刻。于是一切变得可以原谅,出书,获奖,畅销,天才等等接踵而至。在青春的冲动被肆意夸大、不知无耻为何物的时代,黑柳彻子的清澈年代消逝得也过于迅速和无息了。在日本式的那种令人费解的“狎童”情节的作祟下,只怕有的只是默许和纵容,仿佛17岁的罪恶就不是罪恶——这是多么无理与可怕。书中不是有很精辟的一句话吗?“已经17岁了,真让人着急;才不过17岁,还可以心安理得。”不是还有作家在“期待”着她的下一部吗?别吓一跳。总之,书出了,中译本也理所当然地有了。有兴趣翻开那个妖冶的封面,就当药吃吧,不过这的确是一朵毒蘑,而且,很毒。
译者介绍
戴铮
前一篇:李重民微自传
后一篇:给科学插上想像力的翅膀/宇宸